大气与园艺植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9258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0.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与园艺植物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大气与园艺植物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大气与园艺植物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大气与园艺植物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大气与园艺植物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与园艺植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与园艺植物(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大气与园艺植物基本概念 大气:指围绕着地球的厚层气体。大气:指围绕着地球的厚层气体。 大气圈:指大气所形成的连续圈层。大气圈:指大气所形成的连续圈层。 大气过程:指大气圈中存在的各种物理过程,大气过程:指大气圈中存在的各种物理过程, 如辐射过程、增温冷却过程、蒸发凝结过程等如辐射过程、增温冷却过程、蒸发凝结过程等。 气象(天气现象):指由大气过程所形成的气象(天气现象):指由大气过程所形成的 风、云、雨、雪、雾、露、霜、冰等千变万化风、云、雨、雪、雾、露、霜、冰等千变万化 的物理现象。的物理现象。 天气天气:某地区短时间内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某地区短时间内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 合。即短时间

2、内风、云、降水、温度和气压等合。即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和气压等 气象要素连续变化的综合现象。其特点是多变。气象要素连续变化的综合现象。其特点是多变。 气候: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气候: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 过程和现象的综合。过程和现象的综合。斗笠云斗笠云旗云旗云环状云环状云龙卷龙卷 风风1 1龙卷风龙卷风2 2雨雨露露闪电闪电冰雹冰雹,北京,北京,2005053120050531冰冰雪雪雾雾雾淞雾淞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北极的海市蜃楼北极的海市蜃楼前方的山是假的前方的山是假的虹虹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氮气 78.08%臭氧二氧化碳水汽 杂质大气的大气的

3、 组成组成干洁大气 稀有气体 0.035%氧气 20.95%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ABC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组成N2 O2其它78%二氧化碳(CO2) 大气中CO2含量很少,其平均含量约占大气容积 的003,并且多集中于20千米以下的气层里, 在20千米以上, CO2 的含量显著减少。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光合作用产物构成植物体95的组成成分。 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 的热平衡,使地球温度上升。CO2的主要生态作用1、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短时间内,增加CO2浓度能提高光合 作用效率 2、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短期内CO2增加,植物的暗呼吸下降 3、对

4、植物开花的影响:花发育对CO2的反应很敏感,提高CO2 浓度,植物相对生长速率加快,花期提前,花数量增加 4、对花卉、果实与种子产量的影响:高浓度CO2能增产,但 需肥量也增大 5、对园艺植物品质的影响: CO2倍增能延缓植物器官衰老, 提高品质 6、 CO2和温度的相互作用:高温条件下,植物碳平衡对CO2 响应逐渐增大。氧( O2 和O3)v O2是一切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质。v vO3在近地面气层含量很少,从10千米高度开始增加 ,在20-25千米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再向上,臭氧含 量逐渐减少.v太阳辐射中波长短于0.9微米的紫外线被臭氧吸收, 保护地面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的紫

5、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大气中的O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O2物质燃烧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生物呼吸可燃物燃烧植物 光合作用物质缓慢氧化O2CO2自 然 界 中 的 氧 循 环氮(N)大气中的氮,植物不能直接吸收,但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氮,另外大气中氮的氧化物也可随降水进入土壤,供给植物的需要。水汽v四分之三的水汽集中在4公里以下,10-12公里高度 以下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总量的99。v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是唯一能进行气、 液 、固态三相变化的大气成分。 v水汽在相变过程中都要吸收或放出潜热;水汽能强 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水汽不仅影响大气湿度状 况,还影响地面和空气

6、温度变化。大气中的杂质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微粒,统称杂质。 它们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杂质对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作用:(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削弱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的辐射冷却。 (3)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影响能见度。 (4)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对成云致雨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结构和垂直分层(一)、大气上界大气上界的界定:1、 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是1200千米来估计大气上界,因此,将此数字定为大气的物理上界。 2、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上界。大气上界为20003000千米。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旺盛近

7、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电 离 层高 层 大 气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 层层高度分布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大气运动动特征平 流 层对 流 层 低纬_-中纬_高纬_1718km1012km89km对流层顶到 5055km平流层顶至 20003000km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0.6o C/100m)1、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增加对流运动显著1、水平运动为主2、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地面高层 大气大

8、气质量的3/4几乎 全部的水气、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2、主要靠O3吸收太阳紫外 线增温2、水气、杂质少, 能见度好,利于高 空飞行。1、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2、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第二节 风对园艺植物的生态作用风高压区低压区流向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 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 方向来指示呢 ?风向标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是怎样形成的?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它们是怎样测量?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向标风速仪、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度量单位:米秒 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 和风速仪来测风

9、向和风速的。级 无风级 轻风级 微风级 和风级 疾风级 烈风级 清劲风级 大风级 暴风级 飓风级 狂风.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歌诀诀名称风风速(米)*陆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无风风0.0-0.2烟直上平静0.0软风软风0.3-1.5烟示风风向微波峰无飞飞沫0.1轻风轻风1.6-3.3感觉觉有风风小波峰未破碎0.2微风风3.4-5.4旌旗展开小波峰顶顶破裂0.6和风风5.5-7.9吹起尘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劲风劲风8.0-10.7小树摇摆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强风风10.8-13.8电线电线 有声大浪到个飞飞沫3.0疾风风13.9-17.1步行困难难破峰白沫成条4.0大风风17.2-20.7折

10、毁树树枝浪长长高有浪花5.5烈风风20.8-24.4小损损房屋浪峰倒卷7.0狂风风24.5-28.4拔起树树木海浪翻滚滚咆哮9.0暴风风28.5-32.6损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飞沫11.5飓风飓风32.7-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零级轻烟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清风拂脸面 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十二陆地很少见风:大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一、风对园艺植物的生态作用 1、微风能吹走气孔空隙的水蒸气、加强蒸腾作用 2、风能加速气体如CO2的交换,影响植物的同化作用 3、风能调节园内温度,减轻辐射

11、霜冻危害 4、风帮助传粉受精 5、风能传播病原菌孢子 6、风能传播粉尘和气体污染二、风对园艺植物的危害 风的危害取决于其强度和性质。 1、大风与台风 2、寒风 3、干热风与焚风 4、海潮风台风的概念 v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 v 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 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 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 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 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 为飓风。 台风的形成v产生具备特有的条件v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v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 始扰动。v三、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

12、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 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v四、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 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 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 台风暖中心结构;1999 年8月28日,早晨 1999 年8月28日,晚上 1999 年8月29日, 早晨 1999 年8月31日,晚上1999 年9月1日, 早晨 台风的分级v热带低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 即风力为6-7级。v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 即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 也即风力

13、10-11级。 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 13级。v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 14-15级。超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 级或以上。 台风的命名v 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 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 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 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v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 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 朝鲜、中国

14、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 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 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 ;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 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序号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来源1 Kujira 鲸鱼 日本2 Chan-hom 灿鸿 老挝3 Linfa 莲花 中国澳门4 Nangka 浪卡 马来西亚5 Soudelor 苏迪罗 密克罗尼西亚6 Molave 莫拉菲 菲律宾7 Koni 天鹅 韩国8 Morakot 莫拉克 泰国9 Etau 艾涛 美国 10 Vamco 环高 越南11 Krovanh 科罗旺 柬埔寨12 Dujuan 杜鹃 中国 13 Mujigae 彩虹 朝鲜14 Choi-wan 彩云 中国香港 15 Koppu 巨爵 日本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