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921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社会学】第二讲网络社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社会学 第二章 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 概念网络社会的 构成网络社会理 论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一、“网络社会”的涵义 v网络社会结构作为现实空间一种新社 会结构形态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是符号化、模式化和关系化的 结构。 v网络空间结构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电脑 网络空间(cyber space)的“网络社会”( Cyber society);是物理空间结构。Network society 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 赛伯社会二、网络社会与相关称谓v “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或“信息化社会”( Informational socie

2、ty) “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独特“实在”的 社会场域,是作为转型社会的信息化社会的产物 。 v “赛博社会”Cyber society来源于维纳创立的Cybernetics( 控制论)。计算机数字化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通过现代通讯 网络技术联结起来,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生活与交流的空 间赛博空间。“赛博社会”实际上是“网络社会” 的同义语 v “数字化社会”(Digitized society)。网络社会是在数字化 信息的生产与交换中形成的,依托于数字化信息的生产关系 。因此根据这样的理解,网络社会是以数字信息关系为纽带 、通过数字化

3、的信息交往与互动而结合形成的人类共同体。 v “虚拟社会”(Virtual society),是由现实的和想象的虚拟 化的产物虚拟实体以及它在网络空间中的组合、联系、 作用、活动,并联结在虚拟世界交互作用的人及其虚拟化存 在所构成的社会。 三、网络社会的特征v新的互动方式:跨时空互动性去中心化的网 络人际沟通模式 v新的社会结构:“扁平化”的结构网民社会、 虚拟空间(小众化社区)等。 v新的社会分工与合作:信息共享新的工作角 色和场所如SOHO、数字化经济。 v新的人类个体标识:消解文化边界与张扬个性 新身份认同。 v开放性:向任何人开放系统,提供服务。 v自由性 :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超越时

4、空、文化 、制度、阶层地位等社会限制,集各种媒体功能 于一身,自主交往和交流。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构成一、网络社会形式网络的社会化媒体 v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 在线媒体。 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 v博客Blogtwitter 微博 v维基Wikia 公共数据库如维基百科 v播客通过 Apple iTunes 等软件来订阅视频和 音频内容 v论坛BBS在线讨论的平台如强国论坛、天涯 社区。 v社交网络My Space 、QQ。 v内容社区照片(Flickr)、书签(del.icio.us )和视频(YouTube)。中 国 社 会 化 媒 体 的 发 展 格 局二、社会化媒体的发

5、展历程1、世界社会化媒体发展2、中国网络社区发展演变的过程3、互联网发展未来趋势网络社会化和网络智能化 社会化网络 的五个时代:1)社会化关系时 代: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共享; 2)社会化机能时 代:社会化网络 越来越像一个操 作系统; 3)社会化集群时 代:每一种体验 都是社会化的; 4)社会化语境时 代:个性和精确 的内容; 5)社会化商业时 代:社区定义未 来的产品和服务 。三、社会化媒体的特征v参与: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 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 v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 ,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 v交流(对话):社会化媒

6、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 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 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 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 v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可以很快地形成 一个社区,以摄影、政治话题或者电视剧等共同 感兴趣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地交流。 v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 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汇到一起。 第三节 网络社会理论一、新社会形态说网络社会理论的提出 v网络化逻辑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 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构。 v流动的权力优于权力的流动。 v在网络中现身或缺席,以及每个网络相对 于其他网络的动态关系,都是我们社会中 支配欲变迁的关键根源。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为网络社 会(th

7、e network society)。(卡斯特网 络社会的崛起)二、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网络社会v 网络社会学研究 网络社会行为及社会行为体系。v 研究网络社会如何构成及其有什么样的特点 v 网络特定文化现象v 网民及其特点v 网络社会行为互动模式v 网络社会群体和网络社会组织v 网络社区v 网络社会秩序靠什么维系v 网络社会的运作与现实社会的关系v 网络社会兴起给现实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v 网络社会的未来三、作为文化形式的网络社会v语言符号系统网络参与者互动平台 v网络运作及其网络行为产品文本形式 、声像形式、软件程序等 v网络行为规范行为操守、管理规则等 v网络价值观念和基本假设四、对传统社会理论的挑战v网络社会的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构建? 新社会契约:网民相互约定的新规则系统。 v对社会结构的解构平行、多元、去中心 化、片段化的自我认同,消解传统社会的阶 级的等级结构、科层制组织以及制度。 v公民社会的新形态通过网络唤醒、建树 、彰显、扩展自我个性,并且通过传播进行 社会动员与组织,使得不同地域和阶层的民 众为共同目标而采取集体行动,甚至扩展为 社会运动。实验专题:我与互联网v第一单元 使用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 v【主题:我与互联网络】对我的上网 经历的总结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