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演讲PPT演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9103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8.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演讲PPT演绎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毛概演讲PPT演绎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毛概演讲PPT演绎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毛概演讲PPT演绎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毛概演讲PPT演绎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演讲PPT演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演讲PPT演绎(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横两看魅力江苏纵横两看魅力江苏南 京京南京南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 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 ,原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现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 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 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 岸,是长江下游地区 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 济中心,中国重要的 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 交通枢纽。“十一五”计划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 第二篇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篇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第四篇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五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第六篇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 局 第七篇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八篇 扩大

2、城市国际影响力 第九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篇 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十二五计划十二五计划“十二五”计划 主要指标1.城市定位 2.五大战略 3.九大任务十二五的解读十二五的解读关键词:承前启后关键词:承前启后关键词:承前启后关键词: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继往开来继往开来继往开来【城市定位】 加快建设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的重要门户、综合性枢纽城市、国家科技 创新中心和国际城市,打造“人文绿都、 智慧南京”,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五大战略】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富民优先、城乡一体 化、绿色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快争 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奋力抢占科学发展制 高点,到2015年前后,在全面

3、建成更高水 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 迈进。关键词:顶层设计关键词:顶层设计关键词:顶层设计关键词:顶层设计 宏观前瞻宏观前瞻宏观前瞻宏观前瞻关键词:导向鲜明关键词:导向鲜明关键词:导向鲜明关键词:导向鲜明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重点突破重点突破【九大任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 新中心;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 加快推进全域统筹,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推动文化大发展

4、大繁荣,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举全市之力办好青奥会,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 阶。南 通南通南通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 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 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 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 角洲北部,与中国经济最 发达的上海及苏州隔江相 望,被誉为“北上海” 。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 ,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 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 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 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 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 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 “七个第一”,被称为“ 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五年来南通发展成就近五年来南通发

5、展成就 (一)交通运输系统之巨大突破1. 公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正在建设的崇启长江大桥。 2. 汽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10亿元,实现市域30分钟上 高速,区域 内一小时交通圈,进入上海一小时交通圈 ,长三角三小时交通圈。 3. 铁路沪通铁路大桥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之后南通站 将成为华东地区的枢纽站。(二)江海开发及港口建设之全面推进 洋口港、吕四港、东灶港、通州湾逐步建成!(三)文化教育产业持续繁荣 院士:杨 乐,胡济民,闵乃本,严志达,李大潜, 管惟炎,袁翰青,黄耀曾,徐冠仁,印象初,施雅风 ,沈其韩,马 瑾,保 铮,蔡金涛,陈 达。 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从十二次党代会看 未来五年

6、南通发展(1)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 设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提高 发展协调性。 (2)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 明之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 排,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 式。(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加快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江苏文化竞争力。苏 州苏州,古称吴、吴都、东 吴、吴门,现简称苏。苏 州自有文字吴中记载以来 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 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 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 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 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 一。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年)始定名为苏州, 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 外

7、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 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 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 州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城市 ,同时也是经济总量最 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 市。苏州苏州 近五年来苏州发展非常迅速, 1.经济综合实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再上新平台 2.产业结构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跨入新高度 3.开放优势和内生动力在发展方式转变中融合共进 4.科技进步和人才贡献在创新发展中成为增长新动力 5.城乡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融合 6.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中全面进步 7.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共赢 8.人民生活水平在巩固全面小康中继续提升发展成就发展成就 1.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城乡统筹共同繁荣 3.发展方

8、式加快转变 4.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5.“三区三城”布局有序 6.富民强市并重共赢“十一五十一五”期间苏州期间苏州 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1.抓住一个主题科学发展 2.巧用两只大手市场竞争和政府调控 3.处好三者关系经济、社会、生态 4.实践四个注重统筹理念、率先精神、 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5.实施五大战略科教兴市、新型工业 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 展“ “十一五十一五” ”期间苏州期间苏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十二五”时期,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遵循科学 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和时代前进新趋势,积 极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努力在

9、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 更快的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从十二次党代会看从十二次党代会看未来苏州发展(一)未来苏州发展(一)发展的总体目标1. 经济结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 务业“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的发展格局。 2. 科技创新。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 显提升。 公共服务。建立起高效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经济社会 发展更趋协调。 3.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价格总水平基本稳 定。 4. 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 强。徐 州古称

10、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的美誉。 徐州徐州徐州徐州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飞跃居民收入大大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徐州五年成果展徐州五年成果展徐州五年成果展徐州五年成果展一、新型工业化一、新型工业化二、农业现代化二、农业现代化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四、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四、高新产业和服

11、务业“十一五”期间 工业总体规模发展概况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产业发展加快 ,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13.9:50.5:35.6调整到现在的9.7:52.0:38.3,标志着徐州已进入工业发展中期阶段。 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中能硅业多晶硅产量居世界第一,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跃居全球同行业第七位,我市获得“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国家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 以铜山县为例: 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江苏省设施农业面积第一县;全省食用菌产量第一县和奶牛存栏第一县三项“单打冠军”。精致农业叫响果蔬“铜山造”;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徐州久久农业科

12、技示范园占地面积1000亩,园区根据“绿色、科技、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型实用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太空蔬菜和生物技术为主,分为四大功能区。 集太空航空育种、农业新产品示范推广、生 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 地。 今年,该园利用太空搭载种子,培育成太空 飞碟瓜、翡翠茄等十几个新品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国家环保部日前发布显示,徐州作为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达到这一标准的,省内城市仅3个。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连续稳定在85%以上,被环保部列为全国3个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两项指标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政府

13、下达的年度计划,并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8%,城市燃气气化率达98% 服务业徐州市中心“彭城一号”步行街 “精致、高雅的体验式休闲娱乐街区”商贸物流千亿元产业板块成为徐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高新产业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61.13亿元,是2005年的12.5倍,同比增长104.56%、增幅居全省首位;新兴产业产值达85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6.5%。高新产业、服务业高新产业、服务业 1、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2、产业转型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 发展园区经济,关注高新技术产业 3、加快城市化进程

14、推进淮海经济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管理和生 态建设水平,加快县城镇和中心镇建设 4、改善民生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控制物价和房价过快上涨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 切实落实十二大精神切实落实十二大精神 无 锡无锡也是一座现代化 工业城市,我国民族 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素有“小上海”、“布 码头”之称。无锡地 处太湖之滨,风景优 雅秀丽,千年悠久历 史,是在江南蒙蒙烟 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 璨的太湖明珠;无锡 以丰富而优越的自然 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 历史文化,成为全国 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 一。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 倚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

15、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 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1.突出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在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总 收入达到亿元,是年的 倍,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战略,成为全国科技创新先进城市、国家传感 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基地。无锡五年发展2. 突出城乡一体、生态立市,城乡面貌实现大变样坚持城乡统一规划,重塑城市空间格局,连续实施“三年 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太湖新城、锡东新城基本成型,农 村“三集中“成效显著,城市化率达到,城市功能布 局更趋合理。市区形成太湖、长江“双水源“供水格局,原 水预处理和制水深度处理全面完工,安全优质供水保障能 力实现跃升。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污水主管网、排 水达标区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太湖无锡水域水质逐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