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8851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临川一中 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卷面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命题人:许才发审题人:余敬龙 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 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 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 。下列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 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

2、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2.1945 年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 家企业 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 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 4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 司的经营:A.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B.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C.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3.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 地的实际情况摸索

3、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 国推广。 ”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 B. C. D. 4 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与老婆的一段对话,他老婆说:“搭帮共产党,好不容易分了 几丘田,还没有作热,又要归公了。 ”他说:“这不叫归公。我们单干了一世,发财没 有?还不是年年是个现路子,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还是一件破棉袄。 ”据此材料,该政策 最可能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下图漫画描绘了一个全身穿着中国货的外国人叫嚣着抵制中国货。

4、对此认识最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借人权等对中国指手画脚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出口增加 C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 D 经济全球化导致贸易纠纷增多 6.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 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 一船,而又女先乎男, 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 ” 从中可以看出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 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C.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D.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7.马克思在 19 世纪说道,“在今天,工业的霸权带来

5、商业的霸权,但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2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 史实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19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17 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发生 A. B. C. D. 8 “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 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代价。 ”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明清闭关政策 义和团运动 世界市场形成 斯大林模式 A. B. C. D. 9有学者发现,设计、加工、营销各环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的附加

6、值是不同的,随着 经济不断发展,设计、销售环节的收益越来越大。下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活 动的工业附加值曲线图。其中反映西方工业化初期状况的是:A BC D 10 “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 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据此本材料评价的最可能是: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 11.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 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对于材料中这种经济现象的表 述正确的是: 这种现象典型的代

7、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A. B. C. D. 12.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和最迅速的办法。 ” “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 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 “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 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 “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

8、 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 A B C D 131967 年 7 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 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 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 ”这些话: A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B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 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14 “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 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 ” 出现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9、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3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5.2011 年,欧洲某时报在评价某一组织时说它“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道路通向政 治影响深远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条通往无序瓦解的暗谷。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 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 ”这个组织最可能是: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 苏联 16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 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17朱熹

10、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 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 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18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 的成就的是: 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 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A. B. C. D. 19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 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

11、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 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 ”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20.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 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 :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 社会发展产生了重

12、大影响 21某一史学家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 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对题干所述“当时事 件”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渔”胜过于“鱼”,学习西方,要讲究策略 B尽管不够全面和彻底,但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C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当时事件”评价不太高4D折射出了“当时事件”学习西方认识上的偏差 22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 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 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

13、民所共享” 。对以上材料分 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C此时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23.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A. B. C. D

14、. 24.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 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 ,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 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文中这一“突发消息”最可能是: A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B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C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D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 25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 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 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26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B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形成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