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8846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2016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2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

2、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 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3最近,北京大学出台了 2012 年自主招生政策,拒绝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志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4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设立中朝 设置节度使 设立通判 实行推恩令 A B

3、 C D5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 。 “廷寄”制度反应出( )A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 B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 D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26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

4、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确立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8有位学者把 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9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

5、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10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唐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有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B科举制不可能令人神经麻木,因而观点有误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帖子的主要问题是八股取士的时间有错误1

6、1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3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12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 月 26 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更符合当今

7、史学观点( )A.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B.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D.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 132011 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14民国二十六年 2 月 21 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

8、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 ,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 ”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15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 ”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

9、护4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了君主专制制度17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 、 “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 、 “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 。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C.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18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

10、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球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作者试图说明( )A现代化世界大潮中,封闭的国策、落后的经济和僵化的制度必然带来民族的灾难B战争的屡屡失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并被迫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C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发动的战争实际上是现代化文明国家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途径D落后招致民族的屈辱和反思,中国在阵痛中渐渐走出传统并被迫开始现代化探索19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

11、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四十年还未完成的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20毛泽东主张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 ,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1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5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

12、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22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分权制衡下表) ,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

13、族平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A B C D252001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时间政策名称1947 年 5 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 年 3 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 年 7 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6台湾情况不同,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这个“不同”是指( )A、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B、台湾回到祖国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