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8845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昌市二中南昌市二中 201420142015201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时量:时量:4545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选择题:本卷共一、选择题:本卷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

2、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C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出现“飞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均田制 D草市兴起4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5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

3、两汉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抑制工商业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7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 1980 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广州 B珠海 C福州 D厦门8清政府谕令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91914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

4、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1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联银券” ,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 ,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1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

5、传统工业产业衰落12.“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 “一粒米,煮一锅,一个玉米拉一车;高粱秆架电线,座着瓜皮过黄河”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都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3C.土地改革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13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

6、企业家的作用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能源动力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 机械特色不同16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17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 1 可以

7、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8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4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19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

8、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20二战后形成的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A B C D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21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20 分)分)材料一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去东北的木船 小火轮船 农用独轮车 胶济铁路上

9、的客车材料二材料二 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受此影响,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山东菜馆”,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山河煤矿”,成为煤矿的总经理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山河煤矿”垂涎已久,对朱家威逼利诱、巧取豪夺,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在即,国难当头,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请回答: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 分)5(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0 分)

10、22.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分)分)1492 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 月 3 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 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 月

11、 10 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 年 10 月 12 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节选自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请回答:(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 ,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0 分)(

12、2)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4 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 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10 分)6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ADBCDADBCD CDCCBCDCCB ABCDAABCDA BBBAABBBAA21.21.答:答:(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原因

13、: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10 分)(2)不利因素:民族资本实力薄弱;外国资本的渗透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利因素:政府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家个人努力。 (10 分)2222答:答:(1)本问按层次给分。 (10 分)观点:偶然的。 (2 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 ,结果却到了美洲。 (4 分)观点:必然的。 (2 分)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如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王权的强大和支持;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6 分)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能用史实论证观点,史实 正确,逻辑清楚得 10 分.(2)以欧洲为中心。 (2 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2 分)因为美洲大陆和美洲的要打人早存在,而且已经创造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明;应当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 待各种文明。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