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8551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学期现代文复习总集5 不求甚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求甚解作者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不求甚解”,主张读 书要抓本质,反对固执一点、不及其余的咬文嚼 字,反对拘泥于细枝末节而缺乏大局,不仅对读 书有启发,对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也不无益处。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 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不求甚解Q1

2、: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A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Q2:作者自己的观点是 ?A2: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虽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对 不求甚解 Q3:“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 这样读书的。”中”这样“指代的是? A3: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 神实质 Q4: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A4:摆靶子;说明人们曲解“不求甚解”;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古人例证;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不求甚解Q5:“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A5:表示

3、虚心;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Q6:文章第五段集中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A6: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不求甚解Q7:阅读文章第五段,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 是什么? A7: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Q8:文章第五节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 A8:“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 作的精神实质。 不求甚解Q9:文章第五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A9:举例论证,举了”普列汉诺夫“以为熟读马克思著作,实际作 了许多曲解的例子,典型有力地论证了作者提倡的”虚心“的不求 甚解的读书态度要虚心,理解经典

4、著作的精神实质Q10: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A10: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 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Q1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一般人常常认为”,“经验证明” 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A11: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 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 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Q12: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A12: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 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

5、生的感悟。” 不求甚解Q13: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A13: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 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 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Q14:文章第五、六段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 A14:作者先从反面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若夫曲解马克思著作为例 ,再从正面以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为为例 不求甚解Q15:第五、六段两个事例是什么关系? A15:通过正反例论证,说明正确的读书之道是虚心领会,讲求 活读读透;不要拘泥字句,死守教条。 Q16:概括作者的读书观?A16:主张好读书和会读书。好读书就要认真地读

6、和反复地读;会 读书就要重会意,求贯通,读透彻。 不求甚解Q1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 4个原因。 A17:多读几遍才懂读到后面才懂过段时间才懂有实际 知识后才懂 Q18:说说陶渊明读书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A18: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要诀是会意。 不求甚解Q20: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A20: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两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 ,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 周到。 Q21: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A21: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Q21: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A21:递进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