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168510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全国卷高考历史之顺时而动知行合一(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评价体系改革背景下的复习备考顺时而动 知行合一 IMC一、以真题为载体,研判命题趋势 二、以战略为抓手,探索备考策略 交流两个基本问题IMC一、以真题为载体,研判命题趋势IMC启动:启动:2014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全面推进:20172017年,推进全国卷使用年,推进全国卷使用, 推推进高考评价体系建设进高考评价体系建设打基础:打基础:20152015年,确立年,确立“一点四面一点四面”完成: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制度完成: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制度高考评价体系改革IMC五大重点2、核心素养:突出

2、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4、能力要求:重视“发现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问 题”的能力3、理论指导:强调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5、史学素养: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说 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政策导向:“一点四面”、“一体四层四翼”IMC1、选择题主观化2、材料题自主化3、史学素养高中化4、政治理念认同化四个趋势判断IMC一、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 突出问题意识;强化理论指导;细化能力目标;减少重复考查 二、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成效 1.原则:发掘历史学的人文内涵 措施:摆脱教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 成效:打造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软实力

3、 2.原则:构建学科能力目标体系 措施:应和当代历史教育目标 成效:发现和论证已成为考试的新特点 3.原则:精细化雕琢测量工具 措施:选择题主观化,材料题自主化 成效:提升了考试的评价功能教育部考试中心杨宁一2016年10月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1、选择题主观化IMC1、选择题主观化(1)测量功能由考查客观的史实知识转向考查考生的主观认识 (2)主旨是加强考查考生的思维力度以及思维过程 (3)具体措施是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摆脱教材程式化的历 史叙述,突破考生形成的固有思维定式,提升到选择题呈现的新认识 、新思想与新观点 山西梁爰茹在唯物史观指导下,选择、整合适当的史料;考生发现

4、正确答案的过程 ,既是对史料(理解)解释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 四川高建文IMC2、选择题主观化选择题随意化。1、选择题主观化1、选择题主观化客观史实不重要。它是基于材料和事实,运用历史思维和解题方法,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而得出的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历史结论。客观史实是排除错误选项的重要依据。IMC批判性思维 从根本上 ,批判性思维是把一切置于理性范畴内加以检省和评判的 意识和能力,是通过理解、质疑、逻辑地考察论据和论证的合理性 从而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不信什么的思维。 任鹏杰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关注理由、合乎逻辑1、选择题主观化历史思维IMC审辩式(critical thinking)思

5、维 在“维基百科”英文版中对审辩式思维的介绍是:“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 是否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式思维是我们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 程。审辩式思维是一种我们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是创 新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习者的审辩式思 维能力。1、选择题主观化历史思维IMC【选择题十大判断方法】 常识识判断 时间时间 判断 空间间判断概念判断 史实实判断 逻辑逻辑 判断 规规律判断语语法判断 程度判断数据判断1、选择题主观化解题方法IMC(2010全国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

6、影响深远。下 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 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C CC C考查客观知识IMC例1、(2017新课标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 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 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7、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如何设计: 考查作用(主观认识);不是固有认识;考查思维过程答题思路: 时空、关键词(三人三地)、选对排错必备知识: 基本能力:分封制特点、君主专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与贵族世袭特权 出现的时间;获取与解读信息、理解与分析考查主观认识IMC例2(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 ,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如何设计: 考查原因(主观认识);不是固有认识;考查思维过程答题思路: 时空、关键词(二人二地)、选对排错

8、必备知识: 基本能力: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争霸战争、交通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 的关系;获取与解读信息(识图能力)、理解与分析IMC例3、(2017新课标全国卷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 ,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 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 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如何设计:考查作用(主观认识);不是固有认识;考查思维过程答题思路:时空、关键词(渡江战役、列强三国)、选

9、对排错必备知识: 基本能力:渡江战役的时空、社会主义阵营和“另起炉灶”的时间; 获取与解读信息、理解与分析IMCp 着重考查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p 突出表现在开放性试题上。2、材料题自主化IMC2016年卷: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 述须有史实依据)2016年卷: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016年卷: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从“专

10、家观点”到“自成一说”2、材料题自主化IMC2017年卷: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 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 ,史论结合。)2017年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17年卷: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从“专家观点”到“自成一说”2、材料题自主化IMCp从评价、论证、解释他人的观点到评价、论证、解释自 己的观点,试题更开放、更自主。 p

11、对创新能力的考查推到新高度2、材料题自主化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

12、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例1(2017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表4IMC论题: 1、新航路开辟对明代的影响 2、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 3、文明在碰撞、交融中发展 4、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差异性 5、明代朝贡贸易与殖民贸易的差异性

13、 6、明代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差异性 7、明代东西方人文主义作品的差异性 8、1500-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分水岭 9、14-17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相似性 10、14-17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性2、材料题自主化IMC论题:新航路开辟对明代的影响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 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 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 商品化,有利于中国

14、人口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 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 。 总结:总之,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 威胁。2、材料题自主化IMC论题: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 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 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

15、国人口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 ,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 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总结:总之,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材料题自主化IMC论题:14-17世纪中西方都取得重大成就但西方发展步伐日益快于中国。 阐述: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主要为了宣扬国威,耗费大量国力,而西方航海 家开辟新航路,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奠定基础。在文化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虽然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 爱情自由,但理学依然深入人心束缚思想,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的 代表作,促使资产阶级冲破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总结:综上所述,中西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突破,但西方在各方面都明显优于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潮流,中国逐渐被西方超越。2、材料题自主化IMC论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阐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均发生在1516世纪,前者比后者早 100多年。郑和的船队船只多、船体大,比较先进;哥伦布船队船只少、船体 小,相对落后;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国和平交往,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新 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屠杀和掠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发 展水平高于西欧;明朝着力以和平方式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