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492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11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化工职业卫生技术绪: 职业中毒现状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第三节 职业中毒的现场救护第四节 综合防毒措施 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1.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 漏,厂里随即进行紧急处置。16日凌晨2:00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当地政府当即组织 对工厂的其他氯罐进行排氯,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厂内7个氯气罐均已开始泄漏氯气。现场附近的重庆江北区有8万人被疏散,嘉陵江对岸的渝 中区及化龙桥片区等地区共有6.

2、8万人被疏散。重庆氯气泄漏事 件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v事故相关照片消防人员在现场救护 v事故原因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条。 事故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 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按照原 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 管排放,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 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 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 升高,引发爆炸。 2.职业中毒 卫生部通报的五大化学品中毒案v河北白沟制造箱包的农民工苯中毒案河北高碑店市白沟镇是全国最大的箱包集散地,大多数 个体作坊生产条件简陋,一些作业场所有

3、毒气体浓度高,作 业人员未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有的作坊老板甚至让农民工 吃、住、工作在同一房间。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粘胶剂,导 致25名农民工在2002年3月发生苯中毒,其中因苯中毒死亡5 人。经整顿,406家作坊被取缔,12名作坊老板被判有期徒 刑。 v北京天晔公司农民工苯中毒案 2002年3月,北京天晔公司在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的加 工车间发生了苯中毒事件,有两人因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 死亡,有13人诊断为慢性苯中毒。v山东时风集团重大苯中毒案2002年5月,山东时风集团发生一起重大苯中毒案件。31 名工人中毒,2人死亡。v广东东莞安加鞋厂女工正己烷中毒案2002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接到省妇

4、联反映后,立即对广 东东莞安加鞋厂进行调查,有12名女工被确诊为慢性正己烷 中毒,较重者出现双脚无力、肌肉痉挛样疼痛、肌肉萎缩甚 至瘫痪。 v温州市三洋盛凯鞋材加工厂慢性苯中毒案2002年7月,温州市瓯海区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举 报人称其弟陈某(20岁)在温州市三洋盛凯鞋材加工厂从事 鞋底清洗工作5个月后患病死亡。卫生部门立即对该厂作业场 所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厂使用的清洗液中含有40%的纯苯 (剧毒),车间苯浓度超标近30倍。v事故相关图片涂胶工序女工正在作业 东莞市清溪镇的台资企业安加鞋 厂涂胶工序女工中毒打工妹在医 院里接受治疗在工厂干的活是 给鞋面涂胶水, 年龄最大的不过 28岁

5、,最小的才 18岁,正已烷中 毒正已烷中毒她的手指到现在 还不能完全伸展开来 v事故相关图片二、我国工业毒物危害现状1.我国面临的职业卫生形势不容乐观据介绍,仅2001年,卫生部就接到职业中毒报告222 起756例,死亡110例,其中同时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共有9起49人。目前引起劳动者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化学毒物为苯、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慢性职业中毒共报告 1166例,引起中毒的化学物品主要是铅及其化合物、苯和锰及其化合物。 2005年4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0届职业性呼吸系 统疾病国际会议”上,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的职 业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

6、 ,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 2.近年来中国职业中毒呈现四个特点: v急性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据卫生部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急性职业中毒的次数、例数和死亡人数均有增加。v苯中毒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苯中毒在急、慢性中毒中均居前列。建筑工地因防水作业导致的急性苯中毒事故,近两年屡有发生。箱包加工、制鞋和从事印刷、擦字等作业工人的慢性苯中毒,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均有病例,酿成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至死亡的已非个别事件。v新的职业中毒不断出现。随着各种新材料、新 工艺的引进,新的职业中毒形式不断出现。近年 来在部分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正己烷中毒、三氯 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过去未曾出

7、现或很少 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和死亡病例。v中小企业和个体作坊的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 比如,小矿山尤其是小煤矿设备简陋,无机械性 通风,加上常常违章操作,导致甲烷、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气体增高,引起中毒窒息 ,造成严重伤亡,仅2000年就报告9起,100人中 毒,61人死亡(不包括安全事故)。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指根据劳动条件对员工 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 危害措施,已达到防止职业病的目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

8、射性物 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 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 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 的有害因素。2.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都 叫毒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 物。毒物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 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 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叫 中毒。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特 定条件

9、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另一方面,任何 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可能出现毒害作 用。至于职业中毒的发生,则与毒物本身的性质,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及身体状况 ,防护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讲某物质是否是毒物,则与它的数量及作用条件 有直接关系。这就是说,虽然在体内有潜在性有毒物质 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中毒。在我们人体内,含有 一定数量的铅、汞和DDT,但不能说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我们发生了中毒。通常一个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 量时才是毒物。实际上,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 时,都可成为有毒物质。如氯化钠日常可作为食用,但 一次服用200-250g就会致死。另一方面,毒

10、物的作用条件也很重要,当条件改变时 ,甚至一般非毒物的物质也具有毒性。如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作用。二、工业毒物的分类与毒性指标1.分类(1)按物理形态分类(2)按化学类属分类(1)无机毒物 。如汞、铬、铍、锰、铅、砷等、氯气、硫化氢、光气等。(2)有机毒物。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有机磷、有机氯等。(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1)刺激性毒物。 (2)窒息性毒物 (3)麻醉性毒物 (4)全身性毒物工业毒物的分类在工业防毒技术中,为使用方便多采用综合性分类,即按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划分如下。(1) 金属、类金属毒物,如汞、铬、铍、锰、铅、砷等。(2) 刺激性或窒息性气

11、体,如氯气、硫化氢、光气等。(3) 有机溶剂类,如苯、四氯化碳等。(4)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类,如硝基苯、氨基苯、三硝基甲苯等。(5) 农药类毒物,如有机磷、有机氯等。(6) 高分子化合物类,如塑料、橡胶及树脂类产品等。2.毒性指标:常用的毒性指标在毒理学研究中,通常是以动物实验外推应用到人体进行毒性评价,并用以下指标表示毒性程 度。v剂量。某种物质引起一定毒作用效应的量叫剂量,以每单位体重摄入的毒物量来表示(mgkg)。v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毒物的量叫浓度,常用mgL表示。v绝对致死浓度(剂量)。使全部实验动物死亡的最低 浓度(剂量),记为LC100(LD100)。v50致死浓度(致死

12、中量)。使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浓度(剂量),记为LC50(LD50)。v最低致死浓度(剂量), 记为MLC(MLD)。v极限阈值。一个健康成人在一天内能反复经受的毒物 浓度的上限,记为TLV。过去常以MAC的值作为最高允许浓度。三、主要有毒物质及存在状态1.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呈现的形式又各有不同。主要的存在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此外,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尚可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例如,磷化铝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化碳与明火或灼热

13、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 2.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 ,但就其对人体的危害来说,则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v以固体、液体两种形态存在的毒物,如果不挥发,又 不经皮肤进入,则问题较小。v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例如,氯化氢、 二氧化硫等。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时形成蒸气。 v粉尘、烟及雾统称为气溶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 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粒子直径大小多在0.1lm。 只要存在有毒物质,就有接触到毒物的机会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一、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二、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三、有毒物质作用于有机体的方式及中毒机理

14、四、影响有毒物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五、毒品的危害程度分级六、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七、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一、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在生产条件下有毒物质 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 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人体,但实际意义不大。1.呼吸道有毒物质如何通过呼吸道被吸收?v进入呼吸道的毒物,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大循环,其毒作用发生快。v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水溶性较大的毒物易为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不易到达肺泡(如氨)。水溶性较差的毒物在上呼吸道难以吸收,而在深部呼吸道、肺泡则能吸收一部分(如氮氧化物)。那类有毒物质容易被呼吸道吸收?v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

15、吸道进入体内。v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效果会受到接触毒物的水平影响,即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高,则进入体内的速度快,进入的量也大。v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它们在呼吸道滞留的量和受呼吸道清除系统清除的量与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气溶胶颗粒不能小于110-6 cm或大于110-4 cm,否则颗粒太小,毒物容易在呼吸道内漂浮而被呼出;颗粒过大,则毒物容易停留在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难以从肺泡吸收中毒。大部分职业中毒系毒物由此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的。 2.皮肤和黏膜哪些器官或部位容易吸收有毒物质?v主要是通过表皮到达真皮而进入血 循环。另外,毒物经皮肤吸收后也不 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v通过汗腺和毛囊吸收,但其总截

16、面 积仅占表皮面积的0.1l.0左右,实际意义不大。v皮肤最易吸收毒物的部位为腋窝、 腹股沟、四肢的内侧、颈部和薄嫩而 潮湿的皮肤。 那类有毒物质容易被皮肤吸收?v正常的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层,对水溶性毒物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但对一些脂溶性毒物如苯、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物、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四乙铅)、有机磷化合物、氯仿等,可以穿透该层而到达真皮层致吸收中毒。若皮肤有伤口或在高温、高湿度情况下,可增加毒物的吸收。v个别金属,如汞亦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气态毒物(如氰化氢),浓度较高时可经皮肤进入体内。3.消化道v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 道进入体内,主要是固体、粉末状毒物。v毒物经口腔和食道黏膜吸收很少,但有些 毒物如有机磷、氰化物等可迅速由该处吸收 而进入血循环。v不可忽略的是,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气溶 胶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而进入消化道。v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经门 脉、肝脏再入大循环。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二、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毒品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主要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