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379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永嘉楠江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3分,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唤(zh o) 倔强(ji ng )跬步(ku ) 自艾自怜 ( i) B 澄清(ch ng) 狭隘( i) 惆怅(ch u) 汗流浃背(ji ) C百舸(g)舟楫(j ) 犄角 (j ) 妄自菲薄(f i)D给予(j ) 干瘪(bi? )怪癖(p)引吭(h ng) 试啼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消残。B噩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C十八岁, 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海阔天空的幼鹰

2、。D我眼睁睁地看过,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空白处。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_的文章。一位日本作家也说:“ 当孩子在你身边的时候,多_他们吧。不要等到你不能_他们时再来后悔。”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_你的! A. 懊悔宠爱宠爱溺爱B懊恼宠爱宠爱溺爱C懊恼疼爱疼爱宠爱D懊悔溺爱宠爱疼爱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改革开放30 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

3、误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无一不是前车之鉴。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好在国人已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A刮目相看B饮鸩止渴C前车之鉴 D呼之欲出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事实上,这种紫外线减肥灯纯属欺骗顾客,它不但会灼烧皮肤,烧掉毛发,而且根本没有减肥作用。B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分担你们的喜乐,共享你们的烦恼。C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去世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D通过举办“七彩云南夏令营”“七彩云南野外科学考察”等活动,让青

4、少年在大自然中培养了环保意识。2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 , _ ,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A. BCD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5、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B学不可以已。C木直中绳 ,以为轮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0. 选出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句式相同的一项()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1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3 母爱,。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二、诗文阅读(共41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 题。( 15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2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B金就砺则利金:黄金。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泉水13. 选出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吾尝跂而望矣。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蟹六跪而二螯。14. 下面对文段的

7、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B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C本段从学习的方法和作用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共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停止。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 分) 译文: _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 分) 4 译文: _ (二)阅读热爱生命,

8、完成16 18 题。( 10 分)热爱生命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注】食指写于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的这首诗,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 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

9、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16 请从一、二节中找出作者选取的意象,并概括这些意象的情感特点。(3 分)17 谈谈你对第三节中“用痛苦来做砝码” “以人生作为天平” 的理解。( 3 分)18 试将热爱生命和相信未来作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4 分)5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6 分)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A 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

10、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 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唯有钟声, 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B 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

11、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 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 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

12、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 ,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 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

13、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 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6 19. 解释文中A、B 两处“昏睡”的含义。(2 分) _ 20 联系所在段落,分别说说对下面两个使用对比手法句子的理解。(4 分)(1)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_ (2)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_ 21. “钟声”在文中反复出现,在结构与内容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呢?(4 分)_ _ 22. 结合全文,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考?(6 分)_ _

14、 _ 三、古诗文默写(6 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青,。(5),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四、作文( 4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笑迎每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乌发染霜, 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人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 2013 级楠江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总分 12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