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287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事物的运动变化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的“道”所具有的功能方面。“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变化,都是“道”作用的结果。他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章)。对这句话中的“一”、 “二”、 “三”的解释,可以这样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体,原始就是一 ,故一亦可称为道。一与道并生,大道即大一 ,有一即有道 ,有道即有一。故既言道生一,又言道立于一 。道产生了天地,天地产生了阴气、阳气和气 ,三气产生了万物。 ”(二)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念。老子一书用了

2、几十个概念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矛盾及其对立。例如:有无、多少、大小、长短、轻重、高(上)、左右、前后、正反、静躁(动)、刚 (坚)柔、强弱、祸福、荣辱、有余不足等等。老子用了如此多的概念去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足见老子对事物的矛盾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见。更重要的是,老子不仅看到了事物存在着矛盾的双方,而且对这种矛盾的关系进入了深入的阐述。老子对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而形象的分析。(三)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他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一个普遍现象,是绝对的。他说: “唯之与阿 ,想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老子这段话意思是说,是与非、善与恶相差不远,它们之

3、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可以转化的。老子还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以说明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和决定性。如他说: “个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衿者不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翘起脚跟是不能长久站立的,跨越前进的人是走不远的;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的人,反而不得见功;自我矜持的人反而不得长久。总之 ,老子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实现象进行了抽象 ,对矛盾转化的普遍性作了很好的概括。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老子不仅认识到了矛盾的普遍性,还猜测到了在矛盾转化中的某些变化过程。如老子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六

4、十四章 )在此老子以树木的生长变化 ,高台的修筑 ,千里的远行等等为例,说明了事物的变化时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还包含着一个逐渐的质变过程。老子还将矛盾转化的思想应用于人生,说明人应该如何处事。总之,老子运用矛盾转化的辨证观点,提出了一套处世哲学。不论我们如何去评价这一套处世哲学,都不能否认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甚至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哲学的实践性。二、老子辩证法思想的特点老子辩证法思想特点之一是,他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指出了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是一种合乎规律的运动。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的完整意思是这样的:“反者 ,道之动。弱者 ,道之用。”(四十章 )

5、在这里 ,“反”有两种含义:一是对立的含义;另一个是转化的含义。这两者都是“道”的运动。接着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说 ,宇宙万物也是通过它自身反面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由于老子的道是“非常道”,不能用一般的概念或语音来表达,因此为了表达“反者道之动”的命题,老子采用了“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的方式 ,即论述正面的意思却用反话的形式去表现。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认为矛盾双方在转化的过程中,是以“柔”的方面为主。为了更好地说明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老子辩证法思想和易传辩证法思想的对比中去认识。在先秦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有两个完整的形态。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从整体上来看,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易传的辩证法思想有很大区别。这就是,在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柔和刚这两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何者其决定作用,老子与易传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老子强调的是柔弱方面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一套以贵柔、守雌为特征的辩证法思想。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则与老子的相反,它强调的是刚强的作用,提出了一套以自强不息为特点的辩证法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老子和易传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当然,也应该指出他们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三、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