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26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姓名:肖 小 娟学号:1443001209925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 学 点:娄底新化指导教师:姜世平目 录序言 3 一、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3 (一) 色彩浓淡,形象鲜明 3 1、 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 3 2、 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 4 3、 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 4 (二) 层次丰富,构图巧妙 4 (三) 动静相兼,声色俱佳 5 二、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 三、 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7 四、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娄底新化汉语言文学本科 1443001209925 肖小娟【摘要】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把画与诗相互

2、融合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先河,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关键字】王维山水诗山水画诗中有画意境序言王维,字摩诘,蒲州人,年轻时即盛负才名,擅长诗、画,兼通音乐。玄宗开元九年擢第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退居兰田,以赋诗、绘画、弹琴、诵佛为事,故有“诗佛”之称。当李白以景成诗抒发自己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杜甫以景成诗表自己雄伟抱负,忧国忧民的胸怀; 众多诗人以景成诗述说自己的忧愤、惆怅、失意、愁思情绪的时候; 王维却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寄情山水,迷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钟情于“

3、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代的董其昌亦曾推崇王维为“文人画之鼻祖”,王维也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他以清新淡远, 自然脱俗的风格, 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王维多才多艺,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 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一)色彩浓淡,形象鲜明1、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美国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 “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 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

4、的, 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 血和革命的涵义。 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王维善于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诗中“绿”、“红”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给人一种眼前一亮,先色夺人的视觉冲击。 “绿堪染”、 “红欲然” 绿得好像可以用作染料,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 夸张化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 于是盎然的春意一下就跃然纸上了。又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

5、, 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又显出诗人炉火纯青的功力。 再如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与君青眼客, 共有白云心。 ”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将青白放在一起,相互映衬,相互调和,给景象增添了幽静的意境。再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诗人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2、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王维善于研究和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客观对象

6、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使色彩情调化。因而他能恰当地通过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抒发情感,烘托意境,从而使诗的画意更耐人寻味。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萍池中轻舟回荡,归舟之后,池上的绿萍慢悠悠地靠近、合拢,垂杨又轻轻地将它扫开。春池、绿萍、垂杨神态生动,又用了同一种色调。歌德说:“绿色给人以一种真正的满足。”王维此诗中的满眼绿色,有如缕缕春风,清新人的头脑,荡涤了心头的几丝烦躁郁闷,营造了一种幽静、澄澈的氛围。3、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反复描摹了朝晖夕阴、月光云影和日月光晕烘托之下的折光投影。如:澄波淡将夕,清月皓方间

7、。泛前后一幅夕阳在地,微波荡漾,皓月临空,清辉照人的画面又呈现出来。类似的还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等等,均注意捕捉自然界景象瞬间的光影变化,绘出流光溢彩的画卷, 让人心旌摇曳,叹为观止。(二)层次丰富,构图巧妙王维山水诗的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达到传神生动的效果。如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整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 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 一景一画, 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

8、城(古渡)、落日(秋山),在意象的频闪(同时兼有隐性声象的叠加,如辘辘的车马、浅浅的流水、鸣叫的暮禽等)浮现之间, 我们仿佛觉得这山水禽鸟、 秋山残照像附着了人的性情意绪和精神气质,都刹那间活了起来,而不仅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词的修饰,还有“临”、“满”两个动词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而形成的内蕴更具张力,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从容安详,更有恬静淡泊。又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作者先用一个“近”字,造成峰与天欲相连之势,主峰高峻、巍峨之态呈现于读者眼前,接着用一个动词“

9、到”,使群山仿佛出现奔驰之势,并不断地把人们的视野拉开,造成壮阔无比的绘画空间。 接着诗人把云烟、 青霭这些看似分明,却又飘渺虚无,变幻莫测,不断飞动的意象,纳入壮阔的画境里,使境中的山与水生机盎然, 把山的神韵写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诗人细腻地描写光的作用造成山峦阴阳明暗的变化。最后着画龙点晴之笔:以一泓潭水,几粒人影,把高峰连山的精神气势衬托得活灵活现。那若隐若现的青霭, 那若有若无的山色, 都有一种象中国水墨画一样微妙幽深的韵味、风姿。(三)动静相兼,声色俱佳王维常常在诗中运用许多动词,这样不仅贴切、 自然,而且使诗多了一层动感。同时他精通音乐,善于把音乐中的节奏美,运用到诗作中去,从而他的山水田园诗常常流淌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鸡鸣犬吠、暮鼓晨钟、莺歌燕语、猿啼蝉噪、落叶飞花、流泉风雨、弹琴鼓瑟, 多数都是极鲜活的有声画。如山居秋螟:空山新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