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8231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王宁实验简介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顶级生物,也是水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在污染水体中,当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失常,组织器官病变,生理功能紊乱乃至死亡。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鱼类毒性实验,不仅用于化学品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废水及其处 理效果检查,而且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开展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研究,对实验结果给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对于我国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原理 o在规定条件下,使鱼类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以96h为一实验周 期,在24h、48h、72h和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

2、亡率,确定鱼类死亡50%时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表示,并记录无死亡的最大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小实验浓度。 实验材料1.实验常用仪器设备o温度控制仪;o(溶氧仪)opH试纸o(分光光度计)o玻璃水槽o抄网:尼龙制,对照和实验容器分用。 实验溶液的制备o以重铬酸钾为实验毒物,实验溶液的母液由蒸馏水配制而成。母液最好每日配各1次,比较稳定的物质也可以两日配制1次,配好后, 最好低温保存。配制好的母液可以稀释为进行毒性实验的溶液,以等比或等对数 间距设置浓度系列,相临浓度比值不得超过2.2。 实验用鱼的选择o实验鱼类一般

3、选择对污染物敏感,在生态类群中具有 代表性,经济价值比较高,来源丰富、取材方便、遗传稳定,生物学背景资料丰 富,大小适中,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种类。o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用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 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士1cm。试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条件 o(1)实验用水 使用高质量的自然水或标准稀释水(见本节 附录),也可以使用饮用水(必要时应除氯。水的总硬度为10- 250mg/L (以CaCO3计), pH为 6.0-8.5。 o(2)实验周期 96h。 o(3)实验负荷 静态实验系统最大承载量为1.0 g鱼/L。o(4)光照每天 12-16h.o(5)

4、温度与实验鱼种相适宜,变化范围土2。 o(6)溶解氧不低于空气饱和值的60%。曝气时不能使受试 物明显受损。 2.实验方法 o正式实验前必须对实验用鱼进行驯养,然后根据预实验得出 的结果(以上部分内容可另行安排实验时间),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之间至少应设置5个浓度组。每个实验浓度组应至少设3个平行系列,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溶剂验量对照,其浓度与试液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同。每一浓度组及对照组至少使用7尾鱼。 o实验前鱼应驯养。用水需曝气。o实验分组:4组o浓度系列:每组分别取0,35,70,140,280ml母液加入鱼缸水中,充分混匀

5、,则得到实验浓度0,0.25,0.5,1,2g/L重铬酸钾(母液3L ,50g/L重铬酸钾,每组600mL)o高浓度用小鱼缸,7L水,8条鱼(大小均匀)。空白用大鱼缸,14L水,16条鱼o实验控制温度15C。缓慢曝气。2.实验方法 o实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机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实验容器中。转移期间处理不当的鱼均应弃除。同一实验,所有实验用鱼应在30min 内分组完毕。实验期间,不要对溶液强烈充气,溶解氧含量应高于空气饱和值的 60%。同时避免产生对鱼类行为的干扰。实验期间不投饵。o在实验开始后3h或6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实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

6、力和呼吸功能减弱,色素沉积等。o至少在24h、48h、72h和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并做记录。如果受试鱼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碰触尾柄后无反应,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o每天至少测定一次pH、溶解氧和温度。实验 开始和结束时亦要测定。至少在实验开始和结束 时,测定实验容器中实验液的受试物浓度。o pH:试纸o(溶解氧:溶氧仪)o温度:温度计o(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数据处理o(1)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绘制处理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48h、72h、96h的LC50值,并用标准方法计算95

7、%的 置信限。 o(2)如果实验数据不适于用标淮方法计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结果与评价o目前,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LCso值,评判毒物的危害等级,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标准。1990年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给出了污 染物对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见表5-4。1994年,针对新化学品管理,国家环保局又制定了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准则,其中给出了新化学品对鱼类急性毒性的危害分级标准,参见表5-5。根据下列标准,可以初步评判化学品或污染物 的环境危害性。附录标准稀释水的配制方法 用于配制标准稀释水的试

8、剂应为分析纯,去离子水或 蒸馏水的电导率应10S/cm。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o制备标准稀释水前先按照下列要求配制4种溶液 氯化钙溶液 将11.76g CaC12 2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L 。 硫酸镁溶液 将4.93g MgSO4 7H2O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L。 碳酸氢钠溶液 将2. 59g NaHCO3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L。 氯化钾溶液 将0.23g KCl溶解于水中,稀释至1L。 o将这4种溶液各25mL加以混合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L,即配成标 准稀释用水。 o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和是2.5mmol/L。 Ca: Mg的比例为 4: 1, Na : K 比为10:1。稀释用水需经曝气直到氧饱和为止,然 后储存备用,在使用前不必再曝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