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228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必要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冀少君学号: 1024408011 1 浅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以及效果自从 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来,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将近30 年。但是,计划生育的政策意见却远在上世纪八十年之前就已经在我国出现, 并且推动了最后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国之初, 由于战争的摧残,全国百废待兴,新中国的建设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的同时,我国也迎来了建国后第一个生育高峰,战争中大量的伤亡得以在战后的生育高峰中得到弥补,这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规律。 我国人口从 1949年的 5.4 亿增加到 1964年的

2、7.23 亿。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加上我国本来人口基数就很大,所以带来的人口增长数是巨大的。当时,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从我国工业化进程必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自然资源、工业原料的有限性,建国初期物质积累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性等角度,主张开始计划生育。但是这个提议被当时的领导人认为是无稽之谈,杞人忧天,马寅初也因此被划为右派,遭到了批判。加之后来的十年文革运动, 关于人口问题的研究也就停滞了。但是,后来,随着人口问题的不断凸显, 中央对于人口控制的认识也逐渐地发生了改变。到了 1980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

3、妇只生一个。1982 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基本国策, 并且被编入宪法。 自此,计划生育工作具有了强制力切在我国开始全面展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三十年,带来的政策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政策实施之前的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1为 6, 到了八十年代,生育率迅下降到 2.75,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由6 个下降到 2.75个。其后,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在不停地下降,到如今, 多数学者都认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在1.5 以下。据推算,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年, 我国少生了5 .69 亿人, 减少了资源消耗 , 保护了生态环境 , 促进了经济发展。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取

4、得了明显的效果。二、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良后果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计划生育政1总和生育率( TFR )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 孩子数。2 策实施中的不良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再延长, 老年人口的总数在不断增加。 另一个方面, 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都显示出, 在自然状态下, 随着人类发展指数 HDI2的不断增长, 人口总和生育率也在不断下降。 第一个原因促成老年人基数的增长,第二个原因导致人

5、口总数增长变慢, 二者共同作用, 最终使得随着社会发展, 科技、医疗水平的上升,各国普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这一点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非常突出3。除日本以外, 各个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人口生育率过低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人口生育,以避免将来可能面临的人口萎缩问题。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新增人口变少,我国老龄化进程提前。与发达国家同水平下的生育率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显然较为落后。而发达国家到了同水平生育率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财富,基本上可以维持了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因而

6、, 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更为棘手,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的缺口也就更大。2. 男女比例失衡早在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之初, 政策制定者已经考虑到了该政策会带来的男女比例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劳动力还主要是以男性为主,加之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以及养儿防老等观念的影响,在只能生一个的基础上, 势必会导致人们选择性的生育男孩。当时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宣传,逐渐消除人们一些传统的不良观念, 强调男女平等, 女儿也是传后人等。 但是,这些预防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生性别比为118.06 ,这意味着将来这批孩子到了婚期附近面临着每六个男性中将有一个男性不

7、能结婚。由于人口生育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现在这个问题没有太明显, 但是2HDI ,即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 的对数。这三个指标 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它是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 标 3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目前,日本65 岁以上的老人约为3000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 到 23.1%,即每 5 人中就有 1 名老人。老龄化导致日本家庭储蓄率下降、消费不足、社会保障压力过大以 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3 到了将来,可能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为了结婚,男性通过更大

8、的竞争才能结婚,这会造成社会竞争激烈, 由于拥有房产的男生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这将导致公众对于房子的需求保持旺盛,推动房价上涨。在就业领域,本身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由于男性过多,找工作更加困难。此外,社会上必定有一部分适龄男性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跨境非法婚姻、 跨境强行拐卖和强迫卖淫等社会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3. 出现了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问题以及独生子女将来面临严重的养老负担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 独生子女现象在我国成为了主流。 只有一个孩子,使得整个家庭都围绕着这个孩子转, 在成长道路上,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受到挫折,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溺爱成风, 造成了独生子女成长中不良的心理素质,比

9、如以我为中心, 娇气,依赖性强。这个现象不是绝对的, 但也反应了一部分情况。此外,由于缺少兄弟姐妹, 在成长中集体感不强, 与人相处的能力较差, 融入集体比较难。 缺少兄弟姐妹, 由于亲近的人很少, 也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较弱,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信任不强的一个原因。第二代独身子女往往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421 家庭结构成为普遍现象的同时, 意味着年轻人身上的养老负担更重。老年人在家庭结构中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反而很少,也使得家庭气氛更为沉闷而缺少朝气和活力。4. 容易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将人口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 左右。但现在学着我国的实际生育率在不超过1

10、.5 。现在全世界都陷入对低生育率的恐慌之中,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1.5 ,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极为困难,所有已经步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国家,尚无重新达到人口正常更替水平4的先例。所以,尽管我国目前人口基数很大, 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但如果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将最终会导致我国人口数量急剧萎缩。三、今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几点理由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 学者就已4人口正常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即意味着一个妇女一生平均要生2.1 个孩子,之所以不是2.0 是因为 正常情况下,

11、出生的男女比例为102-107:100,另外还有一些妇女在生育前死亡。在2.1 的生育率下,人口 总数基本维持不变。4 经考虑到政策实施的时间,认为在30 年之后,也许随着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政策有变动的可能性。如今,30 年已经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大半,基于以下观点,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发进行一定的调整。1我国人口增长潜力是有限的人口增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一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最高不会超过 6.0 。而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生育率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传统的农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很高, 孩子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成为半个劳动力,生的越多,意味着家里干活的人也就越多,从而

12、创造的财富也就越来越多,这就鼓励人们多生育。现代社会,培养人才需要的年限不断延长,基本上到了20 多岁还需要在学校继续读书深造, 在每个孩子身上需要花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养育孩子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却较少的回报,这就导致了现代人对养孩子的意愿普遍下降。教育年限变长以及当代人对事业的追求,使得当代人婚龄和育龄推迟。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女性为了保证工作稳定,主动选择了“晚婚”“少生”“晚生” 。此外,由于现代观念多元化,单身族、丁克家庭以及同性恋增多,导致了一部分人主动放弃生育孩子的权利,从而也致使现代社会生育率下降。国家推定生育率到了 1.8 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只有1.5 ,也从一个角度上说

13、明了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 如果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人们在生育孩子上有更多的选择权,也不一定会导致人口爆炸式增长。2国家发展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基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来创造和利用国家力量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跻身世界一流国家。 近十年来, 我国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民族复兴的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国家要想长久地发展, 人是第一大资源,这包括人口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暂且不提人口素质,就从人口数量上来讲。我国有必要保持着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后来发展提供人力上的供给。法国长期是欧洲政治格局的主导者,17 世纪中期法国人口与中国相当,但是由于法国后面采纳马

14、尔萨斯理论控制人口,现在法国人口只有0.6 亿,而中国却有13 亿。随着人口比例的降低,法国也逐渐丧失了其在欧洲的传统霸主地位。而16 世纪人口不到法国 1/4 的英国(人口 400 万) ,现在后裔人口(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英裔人口) 却超过 2 亿,主导世界政治格局超过两个5 世纪。500年前英语还只是欧洲一个落后地区400 万人口的方言,现在成为世界语言。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感叹说,人口就是命运。尽管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实际上我国人口数目在全世界中的比例正在下降。 以我国和印度相比较, 如今我国每年出生的女孩有600 万,印度却又 1200 万,意

15、味着今后印度在人口再生产能力上是中国的两倍。而加之生育文化的影响, 中印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几十年之后, 中国将是有 4 亿老人的极端老化、 人口不断萎缩的国家, 而印度却朝气蓬勃, 实力将远超中国。 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鲜有国家开展计划生育政策5,与之相反,各国都在开展鼓励生育的计划。由此看来,我国必须对计划生育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3从人均资源看我国人口上限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考虑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必要性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人均资源太少,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实际上,这种理解方式进入了一个误区。社会科学有一个定律叫二八定律。 20% 的人掌握了 80% 的资源,剩下

16、的 80% 的人掌握了20% 的资源。世界上,各国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不同,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尽管我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同时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均资源水平。如果对于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完全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日本就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日本利用不到中国1/25 之一的面积,养活了将近1.27 亿人,占总人口的10% 。而且日本境内多山地,资源匮乏, 但日本依然能够发展其经济,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这说明,但从资源考虑人口承载力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者,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也会变得多元化,对资源的开发也会有新的发展。罗马俱乐部曾经出版过一本闻名世界的书增长的极限,按照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书中对人类发展的极限进行了估计,悲观地认为,按照目前消耗资源的速度,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将会很快导致人类走向灭亡。如今,四十年过去了, 人类发展是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并没有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充满着末世的气息, 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对资源的不断探索。科技发展使得一些替代品变多, 使得因为消耗过多而导致的价格增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