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8090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5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益概论课件)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慈善组织与慈善法新体制 王 名 教授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 第10/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2016.5.29 北大光华提 要理解慈善法三个层次新概念/新制度七个重要新理念国家-社会关系新格局认识慈善组织界定与分类发展与特点体制与政策治理与生态展望新体制从旧体制到新体制新体制的革命意义新体制面临的挑战新组织 、新时代、新未来1.1 三个层次1.2 新概念/新制度1.3 七个重要新理念1.4 国家-社会关系新格局1.理解慈善法慈慈善善法法【制度层次】体现在慈善法12章 112条中,具创新意义的基本概念、原则 和制度规范。【理念层次】贯穿于整个立法过程和 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共识、思想基础和共

2、同理念。【体制层次】通过法律有效施行可能 建构的政府对慈善组织新的监管体制及 由此形成的国家社会关系新格局。1.1 理解慈善法的三个层次慈善慈善组织社会服务 机构慈善行业 组织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项目年度管理 费用慈善服务慈善文化公民慈善 意识慈善专业 人才慈善理论 研究慈善举报 投诉受理定向募捐年度管理 费用慈善受益 人慈善信息指定信息 平台互助互济 活动中华慈善 日统一登记制度慈善认定制度年报及其公开 制度内部交易公开 制度慈善财产 清算 制度公开募捐资格 制度三类信息平台 制度募捐方案备案 制度合作募捐制度平台公募验证 制度定向募捐特定 制度危机募捐救助 协调 机制禁止骗捐摊派 制度捐赠

3、宣传伦 理 及合法规定捐赠人履行捐 赠协议规 定慈善信托备案 及报告制度最低公益支出 比70%制度年度管理费用 10%制度慈善信息统计 发布制度部门间 慈善信 息共享机制扶贫济 困税收 特殊优惠政策新概念新制度1.2 慈善法新概念与新制度大慈善多元主体深化改革社会向善规则向 严政府向外组织为 主慈善法1.3 慈善法的七个重要新理念在慈善法基础上,一个建立在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和慈 善大数据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平台形成的国家-社会新格 局的基本轮廓呈现出来,其体制特征可概括为:“政府管 控平台,平台监管组织。”政府平台组织民政部自建网站基金会社会团 体统一平 台指定平台社会服 务机构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4、慈 善 大 数 据1.4 国家-社会关系的新格局【小结】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慈善法是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在全新的立法理念基础上创新了一整套新概念、新制度,而且将以全新的体制带动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慈善法将慈善组织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一个以慈善组织为主流的社会改革、社会治理、社会创新与社会发展新时代,已经到来!2.1 界定与分类2.2 发展与特点2.3 体制与政策2.4 治理与生态2.认识慈善组织2.1 界定与分类界定内涵外延属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志愿性特征公共性合法性群众性影响力经济性分类结构分类功能分类范围分类2.1.1 慈善组织的定义慈善组织是公益慈善的主体,承担着公益慈

5、善资源配置的基本职能,具有非营利性等基本属性,是现代社会中正在迅速成长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内涵外延基金会 劝募组织 志愿者组织 资源整合平台 公益创投 公益信托 小额信贷 公益银行 社会影响力投资公益资源供给公益孵化器 公益组织培育中心 公益项目平台 公益枢纽型组织 公益网络型(会员型 ) 公益政策推进协会 公益人才派遣协会 公益促进会 公益联合会公益支持助残组织 养老机构 艾滋病救助会 救灾服务 扶贫社 污染监测站 希望小学 非营利医院 公益博物馆,等等公益服务提供包括其他创新型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复合主体、跨界联合体等涵盖公益慈善资源配置的全过程2.1.2 慈善组织的基本属性 不以营利

6、为目的 不分配利润 资产归社会 资金来自社会 受益面不特定 面向弱势群体 独立自治 自下而上 具竞争性 志愿精神驱动 志愿者多元参与 组织非强制性非营 利性非政 府性公益 性志愿 性2.1.3 现代慈善组织的五大特征公共性合法性群众性影响力经济性第一, 即在现代社会,公益慈善与公共服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提升全社会的公共性。从前是公共服务失灵的地方出现慈善组织,如今公共服务和公益慈善同步发展且相互融合,慈善组织的空间和资源越来越多地来自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因公益慈善而得到改善,整个社会的公共空间、资源总量和社会活动的公共性因此得到显著提升。公共性第二, 即在现代社会,慈善组织越来

7、越具有法律以及社会的合法性,绝大多数慈善组织通过合法登记获得法人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并接受公共和社会的管理监督。我国现行法规下的慈善组织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以公益财团(资产)形态存在的基金会,二是以公益社团(结社)形态存在的社会团体,三是发挥公益服务主体作用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合法性第三, 即在现代社会,随着公益慈善成为人人可为、全民追求的群众性社会活动,慈善组织遍及社会方方面面,不再是少数人的俱乐部,而成为公益慈善人人可为、随手可为、随时可为、随处可为的平台和载体,成为群众性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的实现形式。群众性的慈善组织使得公益慈善成为现代社会的社会公德、公民责任和流行时尚

8、。 群众性第四, 即在现代社会,随着公益慈善越来越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慈善组织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很大,其公信力备受关注,无论是美闻还是丑闻,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一旦涉及公益慈善和慈善组织,往往会透过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被发酵和无限放大,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影响力第五, 即在现代社会,慈善组织不仅汇聚资源、吸纳就业和志愿者,更成为社会创新的源动力之一,带来越来越大的增加值。公益创投、公益银行、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等新公益业态不断涌现,使得慈善组织往往超越了营利或非营利的局限,成为社会财富新的增长点。经济性2.1.4 慈善组织的分类 财团型慈善组织(如基金会) 社团型

9、慈善组织(如各类公益协会) 联合型慈善组织(如公益联合会) 支持类慈善组织(资助、培育等) 服务类慈善组织(直接服务的各类组织) 倡导类慈善组织(政策倡导、伦理倡导等) 平台类慈善组织(资源、项目、人才等)结构分类 全球性、国际性慈善组织 全国性、跨区域慈善组织 地区性慈善组织 社区性慈善组织功能分类范围分类【小结】作为公益慈善的主体,慈善组织涵盖了从公益资源供给到公益支持和公益服务提供的资源配置全过程,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合法性、群众性、影响力和经济性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可按结构、功能和范围进行分类。慈善组织是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10、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主体之一。2.2 我国当前慈善组织的发展与特点发展与特点 ?源流思想实践发展前20年近10年特点资源剧增官助民兴创新活跃差距很大2.2.1 慈善组织的源流【中国】仁义,兼 爱,恻隐 ,行善【西方】博爱,慈 善,结社,共同体思想【中国】义仓 ,义 田,范氏义庄,义 学,善堂,育婴堂 ,慈善会,基金会【西方】柏拉图学 园,教会医院,济 贫社,消防队,红 十字会,美国三大 基金会实 践2.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前20年:艰难摸索与走向发展近10年:慈善组织快速发展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

11、11201220132014社会组织总组织总 数(万个)35.438.741.443.144.546.249.954.860.6其中:1.社团团(万个)19.221.22323.924.525.527.128.9312.民非(万个)16.117.418.21919.820.422.525.529.23.基金会(个)114413401597184322002614302935494116社会组织组织 /万人2.72.93.13.23.33.43.74.14.5基金会增长趋势(个)2.2.3 我国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四大特点 年度社会捐赠总额 从2006年的117亿猛增到2014年的1040亿,增长8

12、倍多 各类志愿者迅速增加,三类志愿者总规 模超1亿,志愿服务成社会时尚 这种势头 与美国上世纪初期出现的公益慈善发展高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得到来自体制转型提供的巨大公共空间方面,我国的慈善组织 与美国上世纪30 年代至70年代以“福利国家”为背景出现的非营利组织 蓬勃发展的格局很相似。资源剧增 在慈善组织 参与和引领社会创新方面,我国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不大,有些地方甚至走在了前面。官助民兴 慈善组织 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能力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显著差距。创新活跃差距很大近年全国社会捐赠总额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

13、2011201220132014捐赠总额(亿元)117309107063010328458179891046占GDP比重(%)0.050.110.350.180.250.170.160.160.16人均捐赠额(元)8.9017.16 80.57 47.21 76.96 62.72 60.472.68 76.47(亿元)(年)【小结】慈善组织的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慈善组织经历了20年左右的艰难摸索逐渐走向发展,并在最近10年间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表现出资源剧增、官助民兴、创新活跃等突出特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2.3 政府对待慈善组织的体制与政

14、策体制与政策 ?体制自由主义法团主义管制主义制度门槛制追惩制问责制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培育政策监管政策(基于自由) 国家与社会平行发展(基于合作) 国家与社会协同发展(基于管制) 国家管制社会发展 政府原则上不限制不监管 慈善组织较 少参与公共服务 并较少得到公共资源 美国、韩国、澳加等 政府鼓励并监管 慈善组织积 极参与公共服务并 大量得到公共资源 德国、英国、瑞典等 政府限制并监管 慈善组织分为官办和民间 新加坡、日本(前)等自由 主义法团 主义管制 主义3.类型比较: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若干主类型2.3.1 三种体制门槛制门槛高,进入难政府通过设置门槛进 行严格的入口管制如何获得合法性?追

15、惩制门槛低,约束多政府通过监管和事后惩 戒进行严格的过程监控如何确保依法行为和有 效产出?问责制公开透明,社会参与政府动员各种社会力量 开展全方位社会监督如何回应社会、尽责社 会、实现公益宗旨?3.类型比较:2.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若干主类 型2.3.2 三种制度特点政府 职能慈善组 织关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培育发展政策监督管理政策 捐赠减免税政策 慈善组织收入减免税政策 慈善服务/志愿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向慈善组织购买 公共服务 对公益慈善的补贴、资助和项目委托 对慈善组织的战略资助(如香港的整笔拨款) 公益孵化器与孵化基地 公益组织支持中心 公益生态培育支持计划 监督管理体制和队伍

16、建设 监督管理手段和执法体系 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的衔接机制3.类型比较: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若干主类型2.3.3 四大政策【小结】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看,政府对待慈善组织的体制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由主义,二是法团主义,三是管制主义;有三种主要的制度安排,一是门槛制,二是追惩制,三是问责制;有四类主要的政策措施,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财政支持政策,三是培育发展政策,四是监督管理政策。2.4.慈善组织的治理与生态?内部理事会秘书长非科层制行业自律伦理文化生态有机体生态链生态环境3.类型比较: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若干主类型2.4.1 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与组织形态理事会秘书长非科层制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核心机构,依 法构成,代表社会行使慈善组织的 最高权力,承担社会责任,负责重 大决策。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重要机 制,由对理事会负责的职业 经理人担任,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