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084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作者单位:大海林林业局作者姓名:张利国指导老师:马烈出稿日期: 2002 年 8 月 18 日2 浅议大海林林业局生产结构的调整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大海林地区的基本概况和生产结构现状,并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 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4 个产业阐述了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几个方向。大田作物种植上应与绿色食品相结合,生产杂粮和绿色蔬菜。耕地与林源相结合,建立北药基地。利用林区资源与绿色食品相结合,大力发展山野菜、野果和食用菌。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在种养的基础上走产品的精深加工道路,依托旅游业促进商品的流通,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国际市场

2、接轨,积极的推进了大海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生态林业及市场体系的建设。在调整过程中,要勤于创业、敢于创新,实施大海林名牌战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得出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使本地区实现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专业化、上档次、增效益的有效措施。一、大海林地区的基本概况大海林林业局位于牡丹江市西南部,长白山支脉的张广才岭东南坡。地理座标为东经12802 至 12901,北纬 4403至 4441。林区东西长60 公里,南北宽 46 公里,全区总面积 26631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为147004 公顷, 耕地面积为 3 万亩。本地区水系为牡丹江水系,海浪 河支流,共有 32 条支流,水流湍急,势能大,

3、具有良好的水利条件,水质好,矿物质含量高,没 有污染,是良好的淡水资源。年积温在20242437 度,年降水量为5001000 毫米,无霜期为 85125 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大海林林业局始建于1948 年,隶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 总局,共区划了20 个林场所。林业人口总数为44484 人,现有职工3350 人。境内木材蓄积量为 19442000 立方米,植被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水曲柳、紫椴、黄波罗等,有大 面积红松原始森林,被称为“红松的故乡”。野生经济动物40 余种,山野菜、野果40 余种,野生 药材 438 种,有山参、高山红景天、 五味子、党参等为北药开发提供了

4、重要原料来源,野生食用菌 类 20 余种。大海林境内山峦重叠、奇峰怪石,四季风景如画,夏季有海浪河漂流,冬季有雪乡风 情,国家级滑雪场,交通、通讯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有 机食品。从建局至今,为国家完成商品材2260 万立方米,更新造林120 多万亩,上缴利税4.98 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伴随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被 提到日程上来, 我国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发生重大转变,由过去为国家提供木材为主转变到 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因此,林业生产结构急需调整。二、 大海林地区生产结构现状大海林地区长期以

5、来,以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为主,受旧的经济体制影响,多种经营的发展滞 后。思想观念落后, 市场竞争意识薄弱, 科技含量低, 文化素质差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大海林地 区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林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开发不合理大海林地区山野菜、野果、中草药资源丰富,山野菜野果贮量达6300 吨以上,只利用了1/9 , 大多数山野菜、 野果还未得到开发利用。 而一些名贵的中草药, 如:人参、高山红景天等已濒临灭 绝,造成资源比例失调。 柞树叶、 松针、作物秸杆等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养殖成本过高,缺乏规范 化、系统化、统一化。(二)科技含量低,服务体系不健全大海林地区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以

6、致种植业的作物轮作体系不健全,单产不高,品质较差, 分布零散,全部耕作还是以耕牛为主,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低。大豆、玉米、山野菜等林副产品 加工落后,不能转化增值。养殖技术水平低,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利用率低,良种繁育体系、病防 检疫体系不健全, 过腹增值效果差, 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没有形成产加销一条龙。 大海林地区没有 建立健全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种子、农资站、种植养殖协会综合服务站, 对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 考虑较少,没有完善相应的信息市场服务体系。种植养殖规模小, 都是以职工的小家小户经营为主,3 生产周期参差不齐, 形成不了品牌, 形成不了规模, 效益低下, 亟待与绿色食品相合, 与精深

7、加工 相结合。三、 大海林地区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建议2002 年 3 月 1 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申立国副省长在会上指出:“全省林业工作要 坚持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 以大工程建设带动大发展全面加强林业各项工作,推动林业建设快 速发展,要因地制宜的合理确定造林计划,加强造林管理, 推进科技进步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林区 的资源,大力开发绿色食品, 并向有机食品发展; 大力发展北药, 逐渐使北药生产成为林区经济的 一个大产业;大力发展林区的旅游业;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木材的精深加工。”结合本地 区实际状况, 在抓好营林造林工作的同时, 大海林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本地区的天

8、然资 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调整生产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增加职工收入, 带动大海林经济的腾飞。 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迎接挑战,必须让广大的职工群众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以 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中心、 坚持因地制宜、 坚持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立足全局, 构筑具有 地域特色的经济结构框架, 靠信息兴局, 靠科技兴局, 向战略性调整要效益, 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 长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由大路货向名特优新转变,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由小规模向 大规模转变,由自给向创汇转变,由单一开发、单一经营、单一效益向综合开发、综合经营、综合 效益转变,弱质的生产结构向强质生产

9、结构的转轨,势在必行。(一)种植业1、大田作物种植上应与绿色食品相结合,生产杂粮和绿色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绿色食品也逐渐的走进人们的餐桌,人们的口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由细粮(面粉、大米等)向粗粮转变(荞麦、玉米面等),由普通蔬菜向反季节蔬菜、特种蔬菜、 医疗保健蔬菜转变。 目前,大海林地区保护地设施已初具规模,但生产保持着老一套, 应向反季节 蔬菜、特种蔬菜、名特优新方向转变(如圣女番茄、绿菜花等)。大海林地区也正在申请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的认证, 避免因不愿意投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费用,而损失绿色食品和有机食 品所能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继续推进“打绿色牌

10、,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 创大海林品牌、发展特色产品,从八个字上下功夫:名(创名牌)、优(优质)、特(特产品)、新 (新产品)、奇(奇形)、怪(怪状)、鲜(保鲜)、绿(绿色食品)。目前,本地区和日本合作,种 植了大面积的长日型圆葱, 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日本的认可,今后应继续扩大栽培面积。 绿色食品 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闲散人员,既提高了效益又解决了就业。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打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生产有机食品,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2、耕地与林源相结合,建立北药基地随着我国 WTO 的加入,我国的中医也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大力发展中药是个有利契机,由于 药用植物取材于天

11、然作用平稳、毒副作用小, 和西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美国 1/3 人服用中药草 药治疗。大海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 在林间、 林下、林缘蕴藏着大量的野生中草药资源,药用植物 有 438 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39种,合计贮量达31757吨。如:人参、高山红景天、党 参、黄芪、五味子等,为北药基地建设提供了原料来源,为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调整方向应坚持中药可持续发展为总战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划区轮采, 开发利用。 利用林下、 林缘 的大面积空间,结合温室、大棚育苗等技术大面积栽培道地性中草药。本地区计划在 2001 年2003 年建立五味子林五处,达50 公顷、细辛 20 公顷

12、、高山红景天40 公顷、龙胆 20 公顷、平贝 20 公 顷、充山参 10 公顷,至今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在今后的生产中应依靠科技为动力,在生产栽培的 同时,注重与中药科研相结合。如:高山红景天人工栽培的药效与海拔1400米以上的野生高山红 景天的药效分析等。 掌握好本地区道地性药材的栽培、管理、采种等技术,并进行售种和技术推广, 提高质量、 产量、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北药基地, 使北药建设成为我局经济发展的主要支 柱。4 3、 利用林区资源与绿色食品相结合,大力发展山野菜、野果和食用菌山野菜、野果多生长在不受环境污染的林缘,林丛中,自生自长,未受农药、化肥、工业等 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

13、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而且营养极其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 白质、及良好的膳食纤维,具有很多的医疗功效、治疗高血压、有抗菌、消炎、健胃利胆、抗癌 等作用。大海林地区的林下资源极其丰富,山野菜、野果种类极其丰富,如:年产薇菜干250 吨, 猴腿 1330 吨、蕨菜 605 吨、黄瓜香 50 吨、刺嫩芽 20 吨、山葡萄 400 吨以上,但由于连年掠夺性 采集,造成产量急剧减少,在发展特色种植过程中,可以有计划的把山野菜引进温室、大棚、大 田,经过人工培育,优化品质,形成野菜家种的趋势。另外山野菜采收过于集中如来不及加工, 山野菜即不可食用、山野果出现破碎腐烂等现象。目前本地区已有山野菜

14、保鲜和软包装袋生产, 但加工能力低, 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从市场形势分析, 国内各省都在大力发展山野菜,一拥而上, 而且产品千篇一律无特色, 都在生产 AA级和 A级绿色食品。 结合本地区实际, 在扩大加工采收能 力的同时向山野菜、野果的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山野菜果汁、山野菜保鲜速冻、山野菜水饺、 山野果酱等医疗保健食品。并且按中华人民共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802001,有机食品技 术规范的标准,积极的进行有机食品的申请认正,出口创汇。大海林地区食用菌生产虽取得一定 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一味的扩大生产面积,技术上的疏忽,造成大面积减产,而且 生产缺乏协调和规划,发展规模小,市

15、场信息不灵通,导致销售受阻。应全面加强科技建设,培 育适合大海林地区生产的优良菌种,扩大生产规模并使之规范化、 统一化。 例如:全局 20 个林场 所,每个林场所下设20 户,每户生产 3 万袋黑木耳,这样年生产可达1200 万袋,每袋投入的产 出比为 1:23,每袋成本 0.6 元,1200 万袋投入 720 万元, 可产出 1440万元至 2160 万元。同时 利用林木生产的废锯沫、秸杆、玉米芯等废物材料,还可降低成本产生更大的效益,利用采耳后 的废料还可通过加工处理制成鱼饵、及猪禽的饲料,走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大规模产 业化生产,开拓市场,建立“食用菌之乡”、 “山野菜之乡”。(

16、二)养殖业管子曰: “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自古就知道种经济作物和养畜是致富之道。 养殖业是驱动粮食增产, 驱动林业发展, 驱动职工增加收入的关键性连锁效应。在猪、牛、羊、奶、 禽、蛋上本地区无竞争优势, 应在畜产品满足内需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鹿、林蛙、蜂、 蚕等) 。根据市场动向,特需促特养,结合本地区养殖业优势、因地制宜的引进信息、引进技术、 引进良种从珍稀、观赏、特需、效益、畅销入手。以养鹿、养林蛙生产为2 个主导支柱。开发饲料 资源,综合利用树叶、秸杆、糟渣等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饲料的报酬率、商品率、达到过腹增 值的目的。与绿色食品相结合,与畜产品精深加工相结合,以高产、营养优质、无污染、高效为目 标,产供销一条龙为服务, 发展经营多元化为原则, 形成综合经营、 综合效益, 使林区从养殖业走 出一条多种经营创新之路。(三)加工业种养加是个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寓于一个整体之中的三个产业链,而且林副产品 加工产业,可以把初级原料产品的低级、低档、低值、零散、粗放的产物由精深加工转变为高级、 高档、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