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056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全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学 年 论 文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桑根达来生态移民村姓名: 朱荪学号: 20081109088 院系:经济学院年级: 2008 级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指导教师 : 韩柱2010 年 8 月 8 日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桑根达来生态移民村引言一直以来,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状况都倍受专家学者们的重视。然而牧 区从生态移民到现在定居谋生生产生活水平一直处于瓶颈状态,分析其主要原因 有生态坏境恶劣、气候条件不稳定、村镇规划不合理、移民选择点不佳等。为了 更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中获得牧区人民的生存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我们有针 对性的对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周边嘎查生态移民后的情况进行了

2、调研,从中发现一 些移民后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牧区发展现状、 牧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牧区 生产生活制约因素分析、 以及个人对牧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构想几个方面来论述本 文,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发展牧区能有一点启发。一、桑根达来生态移民村发展基本情况由于长期无休止开垦和传统的数量型畜牧经营,加上沙地蔓延、 草原沙化日 趋严重, 已经威胁锡盟二十点三万平方公里草原九十九万人口的生存。北部沙化、 南部沙地,已构成距京、津地区最近的沙尘暴源区。1 为了响应盟委“围封禁牧、 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 地处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沙丘边缘的桑根达来镇,于2001 年七月敖力克噶查同 时建设两

3、个新村。 2001 年冬至 2002 年从浑善达克腹地共移民一百一十五户、四 百三十六口人,牧民们往年的近万只羊,二千二百多头大畜,2002年换养成一 百五十七头奶牛, 为了提高收益户户学技术, 家家买草料,新产奶牛犊三十五头。 不仅加快了致富步伐, 原有的十三点五万草场也顺利封育禁牧。农牧民如今都知 道放羊糟蹋草原, 养一头奶牛效益相当放牧十头牛,所以锡盟生态移民示范村多 为奶牛专业村。 2 2001年 4月,桑根达来镇被自治区批准为自治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也是正蓝旗“围封转移”、 移民扩镇的重点地区, 是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 一。 目前全镇总面积 1633KM2 ,辖 22 个嘎

4、查, 227 个浩特, 2 个居委会,总户 数 3194 户,常住人口 11319 人,暂住人口 5000 余人,其中:牧业户数2170 户 8267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满、回、藏等民族共居,以畜牧业为主 体经济的小城镇。 全镇现有直属及二级单位28 个,其中盟级驻镇单位3 个。2 2010年 7月中旬,为了更好了解桑根达来镇生态移民村建设情况,组建了 调研小组深入到敖力克嘎查、塔安图嘎查、塔本敖都嘎查、伊和塔拉嘎查,亲身 了解了一些新情况,具体如下: (一)敖力克嘎查村委会访谈 敖力克嘎查奶牛村位于207 国道 151 公里处,158 户 463 人,其中奶牛养殖 户 106 户,

5、从事二三产业的有52 户,劳动力 220 人,贫困户 23 户,低保户 28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户,五保户 1 户,草场总面积 13 万亩,其中东营地草场8.5 万亩,夏营地 4.5 万亩,人均草场面积为175 亩,集体经济收入4 万元/ 年,现有黑白花牛1450 头,2009年人均收入为 6607元。 搬迁前的敖力克嘎查位于桑根达来镇政府所在地西部20 公里处,属于浑善 达克沙地腹地。共有11 个自然浩特(互助组),115户 391 人,草场沙化,退化 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75%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5% ,2000年牧民人均收入922 元,是当时正蓝旗典型的贫困嘎查。 2001年敖力克嘎查响

6、应全盟“围封转移战略”的号召,实施了“围封禁牧, 收缩转移, 集约经营” 在全旗率先走入搬迁行列, 整体搬迁至 207 国道 151 公里 处,投资 401.172 万元,包括争取国家贴息贷款339万元,建设了奶牛村(分四 个养殖小区),并一次性处理了 1.1 万多头土种牲畜,购入奶牛287 头(其中优 质何斯坦奶牛 157 头) ,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 嘎查生态效果改善明显, 草场沙化退化现象也得到了有效 的遏制,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40% 恢复到现在的 95% 左右,比实施围封转移 战略前提高了 55 个百分点。 目前,敖力克嘎查奶牛村已初具规模,共建砖瓦房面积 110

7、97 平方米,定居 覆盖面积 590 亩,修建暖棚 2932 平方米,畜草圈 33508平方米,奶牛养殖户已 发展到了 106 户,奶牛存栏 1450 头,平均日产鲜奶能达到8 吨。为了保证奶牛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嘎查配备建设了1550 亩高产饲料基地,打机电深水井35 眼,配备了水利电力设施,并建设6 座 8 立方米(直径 3 米)的沼气池,利用沼 气池烧饭。 移民新村规划整齐,村内修建了一条以及砂石路,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 络全覆盖,达到了五通(通水、电、路、有线电视、通信)标准。 嘎查现有牧区专业技术人员15名,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 2009年牧民人均收入已经达

8、到6607元。 嘎查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本村现在有12 名基层党员,为牧区政权基础 提供组织保障。现嘎查活动阵地,内设会议室,办公室,图书馆,等。为了提高 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内10 万元的 3600 册图书全部向本嘎查牧民开放。 2009年,嘎查在镇区街面,投资20 万元修建 245平方米的奶制品加工厂, 内设加工间,保鲜间,冷藏,风干室,展示间和办公室等。;已购入 22万元的奶 食品加工设备, 即将加工生产。 预计日鲜奶加工量在2 吨以上, 年集体经济收入 可达 10 万元。 购买奶牛一头政府补助3000 元, 自费 3000 元, 余款用 3年期贴息贷款补齐。 嘎查农牧保、低保、新

9、农村合作医保健全,其中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 100% 。牧民普遍反映移民后就学、医疗更加便利。 贫困户家庭子女考入大学本科补助2000 元;考入大学专科补助1000 元。 嘎查基层民主蓬勃开展(每月45 次村民大会),村务公开建设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 嘎查建议:生产区,生活区要保持一定距离,社区公共卫生事业亟待加强。 (本资讯由 08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小组采访张志骞收集编辑) (二)塔安图嘎查村委会访谈 移民村始建于 2001 年,移民户来自离现居地70里的牧区,系全村整体搬迁 到此,大部分为汉族牧民,至2010年已全部搬迁出牧区迁移到嘎查,但仍有30 余户尚留在原驻地。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

10、该嘎查共 191 户 470 人其中 109 户为养殖户, 90 户从事二三产业,其余户 主外出打工。该嘎查草场总面积为7.7 万亩,人均 140 余亩,没有耕地和林地。 牧民的经济收入较以前有所提高,从以前依靠买牛到现在的买牛奶和牛,人均收 入为 5000 元左右。 由于生存的牧区草场沙化严重, 牲畜超载严重, 加之政府政策鼓励和曾诺给 予补贴,牧民同意搬迁定居。 移民村的建设费用来自于政府和个人筹资,政府承 诺每人补贴 3000 元,且连续补贴 5 年,但前提是全嘎查不可有一人不搬迁,否 则不予补贴。而在建圈和房屋上,主要是国家支持投入。 移民村的经济结构, 以养殖业为主, 通过出售液态奶

11、给奶站, 再由伊利或蒙 牛统一收购的方式获得收入。 牧民养殖业品种单一, 出奶牛外几乎没有其他牲口。 该嘎查外出打工人口少, 大多在农闲后部分外出打工, 政府缺乏指导, 普遍都是 村民自谋出入。 在移民村生态保护方面主要采取(1)沙化严重的地区人工种植沙障,藤条 等固沙作物(2) 沙化不太严重地方禁牧后让其自行恢复。 移民村在社会保障上,全嘎查医保100% 的人口都已经登记上保,费用每人 每年 22 元;养老保险截止2010 年,大部分纳入,预计下半年可以达到100% ; 全嘎查低保有 41 人,标准为每人每月发放200 元的生活费用;奶牛保险入保户 较少,主要由于保险费用高,每头奶牛每年80

12、 元,且落实制度不完善,一头牛 直到死才予以赔偿5000 元的赔偿,赔偿时间最短也要6 个月,其中奶牛生病期 间保险确认每次需要收取200 元的确认费用,除奶牛康复除外。 牧民养殖的牛奶是国家帮助下进行的品种改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牛每头 19200元,牧民自费 5000元,其余贷款购买。由于牧民以前从未养过奶牛,缺 乏经验和奶牛地域的不适应, 多病,导致牧民前三年几乎不能获利。现在奶价为 2.7 元/ 公斤,饲草 0.8 元1 元/ 每公斤,饲料 2.5 元/ 公斤, (一头牛每次需要 10 斤左右,一天需要喂养4 次,一天一头共需35 公饲料斤左右。)一头牛一天 至少需要 15 公斤饲草,

13、产奶 15公斤需要 5 公斤的料。 由于今年天气干旱, 牧草 极其缺乏,几乎饲草料全部需要购买。 该镇有小学和初中, 该嘎查大多家长需要接送幼儿孩子,稍大的可以自行上 学,倘若有考上大学的牧民家庭可以享受贷款政策,标准为3000元/ 年,10 年还 清即可,考上部分名牌大学有特别奖励。 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硬件设施比以前生活的地方更加齐备,主要体 现在水、电、路、三方面,其他设施有待发展。在生活用水方面,通过自己打压 水井提供牲畜和人用水需要。牲畜用水井一般打至10 米左右,人用水井一般打 至 20 米左右,打一口井需要300 多元,自来水正在安装中。 (该资讯来自 08 农村区域发展专

14、业小组访谈韩娇娇收集编辑) (三)塔本敖都嘎查村委会访谈 该生态移民嘎查村于2001 年完成生态移民任务,现有204 户,569口人。 在建设嘎查期间按照重点安排生产,妥善安置生活, 有效保护生态的原则, 采取 国家补贴一部分,牧民自筹一部分的方式筹建房屋、道路。经过将近10 年的定 居生活,他们表示对现在生活方式已经习惯适应。 该嘎查多为纯牧业居民, 外出打工的较少, 且多为蒙古族, 第三产业几乎说 不上有什么发展。现在人均收入大约在5000 元,但收入不稳定,易受奶产品质 量和牧草影响。 就去年而言, 三聚氰胺事件对牧民影响极深,甚至导致基本生活 都受影响。就今年而言,该地发生严重的干旱,

15、牧草价格0.7 元/ 斤,牛奶 1.35浅析牧区的生产生活元/ 斤,牧民自家草场产草量很低,大部分都是购买,根据桑根达来镇人民政府 计算,平均每头牛每天需要投入63元的草料, 而产奶量收入仅为58.5 元,每头 牛每天倒贴 4.5 元。加之引进的五花牛虽然产奶量高,但牛的体质差,易得病, 牛保险理赔制度不合理, 一病往往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供补贴项目很 少,当地贷款不便,很难找到根本改变牧民的生活状况方法。 该嘎查现有 70% 已经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低保户平均每月可以领取135290 元不等的保障金,养老保险尚无。 嘎查接受教育条件良好,实现九年义务全免,上小学、初中已经很方便。但

16、是嘎查文化活动相对较少,牧民文化生活质量不高。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该嘎查卫生环境差,生产区与生活区相距太近, 牛粪污染严重,夏天多蚊虫和异味。道路多为泥土路面,水泥路少。没有清洁工 人,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加之该地春季有严重的沙尘暴,空气质量差。所以在这 种环境生存容易感染疾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值得有关部门及早解决! 谈到未来有什么想法时, 当地居委会告诉我们, 希望能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 奶价,直接依靠蒙牛或伊利企业。 并希望自己的畜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 当地一个优势产业。 (该资讯来自 08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小组访谈朱荪收集编辑) (四)伊和塔拉嘎查调查 该嘎查是国家新牧区改造示范地,嘎查村民都是09 年从各地零散的迁居到 此,有 120 户容量,现还有部分单元没有入住, 已迁入的有 70 户是从外地迁入。 大都有自己的自由地、种植青储。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嘎查居住条件比较好,楼房为一层,内大都有彩电、 水箱、电脑,生活满意度高,有垃圾处理区,基本解决生产区和生活区造成的环 境污染问题。但居住条件能力要求比较高。例如:牛棚+小套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