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957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兰的叶与其它植物的叶区别多数气生洋兰的叶子组织结构都是为了适应原生地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叶表面通常没有气孔,只在叶背面有气孔分布。它们的耐旱代谢类型亦与一般的绿色植物有异。大多数绿色植物是在白昼进行光合作用的,白天气孔开启,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由于蒸腾作用也失去水分。而在夜间,通过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以供植物自身生长之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但是多数气生兰生长情况并非如此。它们很类似耐旱的景天科多浆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景天酸代谢 CAM 途径。此类植物在夜间开启气孔,此时正是大气中湿度较高时刻,二氧化

2、碳被固定,作为苹果酸贮藏,使得细胞液在夜间呈强酸性, 到了白昼,二氧化碳被释放, 用于光合作用。这种代谢型的优越性在于,白昼不开启气孔,可减少水分损失。而且夜间森林树冠由于正常的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易于吸收固定。 这对于水分供应不能经常保证的植物,有很大的优越性。而且,当水分充足时,气孔也可以在白天开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正常光合作用。若遇严重干旱,气孔也可以昼夜关闭,使光合作用减低到仅仅循环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至今所知,洋兰中景天酸代谢所占比例较多,而作为国兰的兰属以及大多兜兰属、文心兰属则属于三碳植物( 即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三碳化合物 3磷酸甘油酸 ) , 在兰属植物中尚未

3、发现四碳植物,而不少气生兰最初产物为四碳二羧酸,即四碳植物( 如仙人球、甘蔗等 ) 。学位论文题目:兰科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叶片性状研究论文摘要:兜兰属和杓兰属亲缘关系密切,同属杓兰亚科,但在地理分布、生活型以及叶片特性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本文通过对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叶寿命、比叶重、光合能力、资源利用效率、 叶片构建成本和维持成本以及土壤、气候等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和比较, 试图了解两类植物的叶片性状和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关系, 并探讨由此引发的生态学和进化意义。研究发现:1、与杓兰相比, 兜兰的叶片在形态和结构上具有旱生的特点,这表现为较厚的叶片、巨大的上表皮细胞、较厚的表皮角质

4、层、叶肉组织的分化、 叶片中粘性物质的存在、 强支撑力的叶片主脉、较低的气孔面积 / 叶片面积比值、 下陷的气孔和特殊的气孔构造。而杓兰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兜兰相反。兜兰和杓兰的叶片形态结构均体现了与环境适应性的统一。我们所研究的19 种兜兰的保卫细胞中均不含叶绿体。2、不同叶龄杏黄兜兰叶片光合能力的变化顺序为叶龄1-2 年0-1 年2-4 年,黄花杓兰为 60 天30 天 90 天120 天。3、杏黄兜兰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能力主要受叶龄的影响, 最顶端的四片叶子对植株光合同化物积累的贡献最大,第 6 片及以后的叶子不但对光合同化物的积累起不到促进作用还要耗费大量的营养,对植株养分起到负的贡献

5、。4、杏黄兜兰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上午的10 点钟,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较高的空气湿度对杏黄兜兰保持高的光合速率可能极为关键。5、黄花杓兰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杏黄兜兰。 杏黄兜兰低的叶片光合能力与低的叶片氮含量、磷含量和酶含量有关, 杏黄兜兰极低的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可能也大大限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另外兜兰低的光合能力还可能与保卫细胞叶绿体的缺失有一定关系。相比杓兰,兜兰更偏阴生。6、杓兰的短寿命叶与快速的碳固定和相对较快的生长有关;而兜兰的长寿命叶有助于植物体内养分驻留更长时间,以补偿兜兰低的光合生产能力。杓兰的短寿命叶具有高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随叶龄降低速率也快,而兜兰则与之相反。7、兜兰相比杓兰具有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低的光合氮利用效率。8、相比杓兰,兜兰叶片具有高的构建成本和长的偿还时间。综上所述,兜兰和杓兰的叶片结构和生理功能反映了它们对生境的适应。兜兰的叶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化与适应喀斯特地区匮乏的水肥条件有关。杓兰的叶片性状是对水肥条件较好,但季节波动较大生境的适应。我们的结果为同源兰科植物在自然选择下的趋异进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