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826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泉州中考语文文言诗文背诵翻译理解补充篇目一、论语1、(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背诵】【注释】( 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

2、苦困顿也自得其乐。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背诵】(译文)孔子在河川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注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停止。评析:把时光比作流水,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来比喻时间的飞逝,点明时间的宝贵。相关成语:不舍昼夜;逝者如斯3、原文:论语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背诵】【注释】 1.三军 :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 人为一军。 2.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3.夺 :改变,换。4.志:(某人的 )志气。【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

3、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 )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读解】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 “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4、子夏曰: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背诵】【注释】博学:知识渊博。笃志:坚定志向。【译文】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赏析与启迪】 家财万

4、贯不如一技在身。求学是谋生的基础,但是人生在世,仅仅学会个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够的。做人首先要立志, 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其次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学有所长,品格高尚,胸襟坦荡,善于追求真理,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呢?那就是以坚定正义的志向去学习,多发问, 多思考, 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二、孟子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5、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2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背诵黑体字部分】释义:1、选自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2、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3、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6、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6、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 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10、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11、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 屈服。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

7、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另一种翻译: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

8、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名句赏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贫贱不能移” ,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不能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

9、贫所以贱, 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富贵不能淫:这是“仁”、“义”,也是“智”。富贵了也应该要仁爱,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不能为富不仁。说它是“智”,是因为它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为富不仁的人是不会长久富贵的。”威武不能屈” :就是要告诉我们怎么面对所有的压力,怎么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低头。 不屈服于一切不正当的事情才是我们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人应该做的。现实生活中好多的人屈从于金钱、屈从于权势、 屈从于利益。 而且还不知羞耻的认为是能屈能伸,3 认为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10、不能屈。这整齐的排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节操、志向决不会转移改变。这句话被古代无数文人、士大夫奉为人生准则,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至今仍影响颇深。于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个个“大丈夫”:从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正是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三、庄子:逍遥游(节选 )【背诵整段】原文: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

11、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很大,其体积有几千里;变化为鸟,名字 叫鹏。 鹏的脊背也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这只鹏鸟随着海潮的涨落会迁徙到南方的海。南方的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 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急骤的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 。高空下望,蒸腾犹如奔马的

12、雾气, 沸沸扬扬的尘埃, 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题解“ 逍遥 ” 也写作 “ 消摇 ” ,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 ” 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 圣人无名 ” ,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 逍遥” 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 无己 ” 、“ 无功 ” 、 “ 无名 ” 。第二部分至“ 窅然丧其天下焉” ,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本文写法( 1)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夸张、比

13、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 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厌恶那个“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根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补充如下语文课本之外的背诵篇段新课标标序(下同)19、卖炭翁(唐代、白居易)(背诵全诗)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

14、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 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都被炭熏黑了,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4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便在市外南门泥

15、泞的路歇息有两人骑马扬鞭, 翩翩而来, 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生丝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中心: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59、送东阳马生序(背诵如下两段,包括黑体字的议论部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

16、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