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825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五中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五中 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第 1 页 共 6 页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就节日的自身结构而言,主要包括时间节点、特定仪式、象征意涵等方面。从经验功能主义大师罗伯特?K?默顿的中层功能分析范式出发,前两者属于节日的“显功能”,即社会成员通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举行特定的仪式,配以特定的食物和纪念活动,对某个人物、某个事件进行纪念与追思,增进彼此感情,宣泄日常情绪;后者则属于“潜功能”,

2、即作为符号的节日通过上述仪式性的物化表征,负载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的隐喻,承担塑造精神家园、传承集体文化记忆、建构强化文化认同等更深层意涵。节日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仪式性表征,强调的不是信息的物理流动,而是信仰的共享与文化的传承,并以此作用于共同体的维系。不同源流的节日在每一年固定的时间,以相应固定的方式度过,周而复始,意义深远。“在年历上,仪式永远会回归,而且即使它们无法同前一年的有所区分,或者同未来各年中的有什么不同,然而它们永远都不相同。这是一种从同一走向同一的过程,它化解了时间上的分别。”在对整套流程的不断重复中,文化体系得以建构,国族认同得以强化,精神归属得以确认。中国传统节日脱胎

3、于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仪式和祭奠祖先、家族聚会、亲友走访等具体环节,集中体现了发轫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特质,用家国同构的叙事,强调普天同庆,团圆欢聚,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大一统的精神向往。社会成员通过对传统节日各项仪式的参与,不断自我强化对文化体系的认同,实现对传统纲常伦理的涵化。这种认同与涵化,正是节日所负载的深刻意旨,是数千年来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参照系,也是维系整个文化体系、传承集体文化记忆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承载鲜明符号色彩和深刻文化隐喻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就节日体系自身的发展而

4、言,当代中国的节日框架不断处于重构的过程中,其间,不同系列的节日交错并存,思想基础的多样性(多元性,如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宗教信仰、世俗意识形态)与文化渊源的多样性(多源性,如传统文化、官方文化和外来文化)使重构过程异常复杂。但是,更具颠覆性的冲击来自于外部:资本主义为寻找转移过剩产能的新领域。创造出“消费主义”话语迷思,将全球拖入消费社会,资本主义强势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随之大肆扩张。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陷入“商品拜物教”,这种无可遁逃的多重异化从根源上解构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使之变成毫无“节味儿”的“集体烧钱日”。同时,现代性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以及特殊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背景造就的

5、社会转型期民众集体精神的迷失,进一步撕裂了传统节日的能指和所指,加剧了节日意义的漂浮。(节选自王神祎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及其破解途径)1. 下列关于“节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节日就其自身结构看,可划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部分,具体主要包括时间节点、特定仪式、象征意涵等方面。B节日中社会成员通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举行特定的仪式,再配上特定的食物和纪念活动,收到增进感情、宣泄情绪的效果。C节日作为符号,在特定仪式中,通过负载其他文化形式所没有的隐喻,来塑造精神家园、传承集体文化记忆、建构强化文化认同。D节日作为一种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仪式性表征,其信息的物理流动及信仰的共享与文化的

6、传承,一起作用于共同体的维系。2. 对“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系列的节日交错并存,使得当代中国节日框架下的思想基础多元性和文化渊源多源性的重构过程变得异常复杂。B 来自于外部的更具颠覆性的冲击,使应承载鲜明符号色彩和深刻文化隐喻的传统节日,变成了毫无“节味儿”的“集体烧钱日”。C全球沦为消费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陷入“商品拜物教”,多重异化从根源上解构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D现代性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及社会转型期民众集体精神的迷失,进一步撕裂了传统节日的能指和所指,加剧了节日意义的漂浮。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节日在每一年

7、固定的时间,以相应固定的方式度过,在这种重复中建构文化体系,强化国族认同,确认精神归属。B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节日,使其具有一系列仪式及具体环节,集中体现了发端于农耕文明的社会关系和精神特质。C社会成员自我强化对文化体系的认同,实现对传统纲常伦理的涵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节日各项仪式的参与。D中国传统节日用家国同构的叙事,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大一统的精神向往,强调普天同庆,团圆欢聚。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践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

8、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 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泉州五中 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第 2 页 共 6 页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

9、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 不哀。 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10、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 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节选自汉书?史丹传)【注】骖乘:陪乘。留好:留意,爱好。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帝践祚践祚:登上皇位B臣窃戒属毋涕泣戒:戒备C上寝疾寝疾:卧病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11、 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 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 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6下列对文

12、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天子素仁 / 不忍见丹 / 涕泣言又切至 / 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 / 曰/ 愚臣妾闻 / 罪当死B天子素仁 / 不忍见丹涕泣 / 言又切至 / 上意大感 / 喟然太息 / 丹即却顿首 / 曰/ 愚臣妾闻罪 /当死C天子素仁 / 不忍见丹涕泣 / 言又切至 / 上意大感 / 喟然太息 / 丹即却 / 顿首曰 / 愚臣妾闻 / 罪当死D天子素仁 / 不忍见丹 / 涕泣言又切至 / 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 / 顿首曰 / 愚臣妾闻罪 /当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

13、于匡衡,可相国也。译文:(2)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念奴娇 ?梅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注】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在诗词中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8、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赏析。(5

14、 分)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 分)泉州五中 2016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第 3 页 共 6 页泉州五中 2016 届高三语文压轴练习一(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李煜在虞美人中回忆故国生活,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语句是,。(2)李白的行路难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3)面对生命的短促和个体的渺小,苏轼在赤壁赋中发出了,的感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15、。( 25 分)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刘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陈老今年97 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 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 岁。1916 年 7 月 20 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6、。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 年, 15 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 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在风光摄影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