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824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阳镇土地流转催生高效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泉 阳 镇 土 地 流 转 催 生 高 效 农 业-泉阳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泉阳镇是沙南农业大镇, 人口 4.4 万人,耕地 4.7 万亩,农业占三项产业比重达30% , 稳基固本、强农增效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我镇紧紧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连续两年大规模的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修桥280座,打井 332眼,修路 9.57 公里,开挖沟渠长达20 公里,完成土方近 5 万方,植树 10 万余棵,改造中低产田 1.8 万亩,使东半部黄庄、王烈桥、 老董寨、集东四个村的农田基本建设脆弱的现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我镇精心培育产业,注重发现

2、农业典型,多角度予以支持,催生了一大批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农业生产层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始艰难的转变,尤其是种植业方向,随着粮价、 菜价的提升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规模农业开始露出端倪,土地流转成为一股潮流正拍打着现存的土地承包制度,改变着农业生产结构,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泉阳镇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实质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目前我镇存在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代耕三种,转让、互换、抵押、入股等较为少见。流转面积在20 亩30 亩居多,全镇有 150户左右, 50 亩左右的有二十几户,上百亩的全镇只有 1 户,流转总面积在1 万亩左右,占种植面积的20% 左右,包括家族内部、亲

3、戚、邻居代耕, 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包,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及大户承租,绝大多没有规范的合同或协议,仅有口头约定,2 时间一般在 3 年以内,方式灵活多变, 政府基本上没有过问和引导,处于自发状态,但作为一种趋势正在悄然推动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如张楼村寿天刚承租耕地150亩,每亩租金最高出到1000元,种植雪里红蔬菜、白萝卜、糯玉米等高效经济作物,一年三茬,错开农忙,蔬菜加工腌制而后包装上市,亩均收入在4000 元以上,现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产品稳占阜城市场,其本人被推评为阜阳市第四届农村实用人才。在他的带动下,2010 年全镇种植面积达500 亩, 就业人数达 30 多人,20

4、11年面积将突破1000亩。还有如康王庄王子彬, 08年从马铃薯农场退休后,在家租地 10 亩种植大棚马铃薯,提前上市20 天,接着种植蔬菜和棉花,一年三茬,亩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三年来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今天的近百亩,带动农户30 多户,成为泉阳农业的一大亮点。另外,泉阳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流转空间也吸引了外来种植大户在泉阳租地发展高效农业, 如舒庄镇储金停租种杨庄耕地40 亩,采取小麦 +南瓜套种的模式,亩均纯收入在2500 元以上,杨桥镇的戴为民租种集西耕地 52 亩种植生姜、大棚西瓜,一年一茬,亩均纯收入在2 万元以上,带动了本镇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黄庄村

5、的草莓、 翟庄村的反季节大棚, 使土地效益倍增, 使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提升了农民素质和致富能力。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土地流转不是新生事物,它与土地到户应该是相伴而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呈渐次加快之势,国务院于2005年3 3 月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肯定和规范了这种做法,各地都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大包干的发源地小岗村从2008 年开始重走集合作业之路, 以每亩 50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 统一平整,对外招租,引进了一些工业项目和规模高效农业项目,成效正逐渐显现,我镇土地流转量发展较快,但缺乏稳定性,层次低,规模小,存在不少问题,

6、需要加以疏导和规范:1、连片上规模难:目前流转的土地主要是劳动力转移后摞下的,地块分散零星, 生产成本高, 代耕较为粗放, 许多种植大户要求租种连片在50 亩以上的地块往往却难以找到,总有几户从中“作梗”。2、租金持续走高:因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租地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一般不超过500元/亩,高效农作物一般不超过800元/ 亩,但一些种植大户在与农户商谈时,个别地块要价过高, 有些农户宁可自己粗放低效种植, 也不愿出租给他人, 村委会出面做工作也不见效,这其中有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有观念滞后的因素。3、多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没有协议,没有发包方的参与,大多属于私下交易, 且时间短,一改口就变

7、了, 有些土地已转让或互换也没有作变更,一旦产生纠纷,不好调处,找不到证据。4、供求对接不上。一方面农村有许多土地需要转包或出租,但往往找不到接包者或承租方, 摞荒又觉得可惜不合适, 只好低价或无偿由他人耕种,另一方面,有许多种植大户,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有销路,却找不到合适的地种, 尤其是连片地块, 配臵效率低下, 缺乏有效平台和4 值得信赖的中介方。三、推动土地流转的对策与措施有专家称:土地流转是土地制度的第三次革命,其益处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 可以与市场很好对接, 增强适应市场能力, 可以大规模应用农业科技、 机械等新生产力, 大幅度提高效益, 可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8、, 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投入,增强抗灾能力。 作为基层政府,如何顺应这一趋势, 破除流转障碍,加速推进流转, 催生规模农业、 高效农业乃至现代农业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就泉阳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1、政府推动。土地流转有外因,也有内因,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需求,政府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 要动员村级组织摸清底数, 积极参与到流转中来,既要掌握可流转的土地数量,又要掌握种植大户的需求动向,从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做好协调、引导、服务、供需对接起来,有意识地推动流转, 使农业生产由小而弱的现状逐渐向大而强的方向演进。张楼村两委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 采取

9、“六统一”模式从事小麦制种, 在 “统”字上下功夫, 带动农户 300多户,亩均增收在 200元以上,入社成员逐年增多,为小麦创千斤提供了有力抓手。“十二五”期间,泉阳要催生千亩种田大户 1 人,百亩种田大户 20 户以上, 50 亩种植大户 200户以上,流转总面积在两万亩以上,凡不从事务工经商的村干部都要带头流转土地,激活土地资源, 提高产出率。 同时各项农业补贴集中投放,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持流转大户,做大做强农业。5 2、机械化跟进。要抓住一批农机大户或农机手成立合作社,通过补贴政策,配臵各类先进生产工具,使其熟练掌握各类农机具的操作方法,做好与种植大户的对接, 适应土地流转, 降

10、低人工耕作强度, 使种植大户与农机大户各得其所,达到合作共赢。2011 年合作社要成立起来,人员组织到位,在午收和夏种中能派上用场。“十二五”期间重点在小麦田管和玉米机收上取得突破,助推土地流转。3、技术服务到位。依托农业站建立种植大户档案,作为服务重点,农技人员要在种子、化肥、农药、补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支持,提供贴心服务, 解决技术难题, 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和效益。 每年都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把种植大户轮训一遍, 及时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位,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生产力,到“十二五”末参与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次。4、平台要建立起来。按照市里要求,镇里成立土地流转中心,村要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站, 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把有关农村土地业务拾起来,及时发布有关种植业方面的项目、产品、政策、土地供需、合同管理、农机、培训内容和信息, 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大户, 建立起流转中介市场,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综合的、一站式的服务。 要走出去借鉴外地经验, 帮助村干部洗脑,围绕着土地流转和强农增效, 借助外力来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张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