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682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试题9 古诗文默写。 (10 分)(1)窈窕淑女,。(2)海日生残夜,。(3),随风直到夜郎西。(4),嬴得生前身后名。(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 “四面湖 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角(ju ?)逐亵牍(d)重蹈覆辙(zh?)满载(z i )而归B.教诲(hu)剽(bi o)悍毛骨悚(s ng)然相得益彰(zh ng)C.惬(qi a)意斑斓(l n) 咬文嚼(j

2、i o)字心无旁骛(w)D.追溯(s)焦灼(zhu)粗制烂(l n)造高屋建瓴(l ng)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 , 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 , 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但是,它的花期很短, 最多只有两天。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很大。但依米花只有一条主根, 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 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 , 然后一点点()养

3、分 , 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 , 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 但像依米花那样地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 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 分)备选词语:需求要求积淀积聚(2) 选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3)发挥想象,在选文的横线处写一句描写依米花的话。(2 分,不超过20 个字)答:4、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海底两万里 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

4、探险旅行的故事。B.杨修、香菱、菲利普夫妇、 闰土这四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故乡。C.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李逵则粗中有细,豁达明理。5、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3 分)材料一: 中欧各国的 “文

5、化年外交” 已经进行了10 年包括 “中法文化年” 、 “西班牙年” 、“希腊文化年” 、 “中意文化年”等活动。材料二: 2004 年 1 月 24 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 ,70 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材料三: 2009 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 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 个省、市与23 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 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 2009 年

6、 10 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三点)答:二古诗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 9 题。 ( 16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熙宁十年秋, 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 水落, 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

7、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2 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陂( b i ) :水田。傃( s):向

8、,向着,沿着。悒( y):通: “揖” ,作揖。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4)故名之曰“放鹤亭”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欣然起行大道之行也 B.升高而望,得异境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作亭于其上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D.好之则亡其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6 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译文: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9、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 败乱王国, 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 ,也不在“鹤” ,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二)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 第 10 题。 (3 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

10、意,欲辨已忘言。10、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 “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三现代

11、文阅读(33 分)(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11 12 题。 (6 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 里层是红色的, 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

12、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1、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 分)答: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C.文中引用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D

13、.文中用“推测”而不用“判断”,用“常常” “大多”而不用“全部”,这些词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特点。(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3 16 题。 ( 13 分)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耿银平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所谓“慢阅读” ,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 “超音速发展时代” ,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 “思考”、 “质疑”、 “沉淀”

14、才能完成3 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 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 究、提出质疑

15、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 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 成为“速朽” ,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 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因

16、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 从容独立、 质疑探索、 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年 4 月 24 日,略有改动)13、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 分) 答:14、第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 (4 分) 答:15、 文中到节从哪两个反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论述的角度与前文相比有什么不同?(4 分)答: 16、结合第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答: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7 20 题( 14 分)蓝 丁立梅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