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6765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产评估案例与常见问题分析河北农业大学 尉京红1n一、红光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n二、麦科特评估案引发的问题n三、长岭评估案引发的问题n四、泰港案引发的评估问题n五、澳大利亚的不动产评估风险案例 2案例简介:红光实业是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1992经成都市体改委批准,由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和其他三 家机构共同组建而成。1997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 以每股6.05元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 实际筹得4.1亿元资金。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红光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盈利 预测数字:1997年度全年净利润7055万元,每股税后利润 0.306元/股。

2、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 、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 行了调查。 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3n调查结果:n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 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 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 亏损10300万元。n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红光公司上市后,在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将亏损 6500万元虚报为净盈利1674万元,虚构利润8174万元;在 1998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报告中,将实际亏

3、损22952万元 (相当于募集资金的55.9%)披露为亏损198仍万元,少报 亏损3152万元。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4n3隐瞒重大事项 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对其关键生产设备彩 玻池炉废品率上升,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重大事实未作任何 披露。(黑白玻壳生产线池炉大修,停产8个月,已属淘汰 设备;彩色玻壳生产线池炉也无法正常运转。) n4.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红光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扩建彩色 显象管生产线项目“。经查实,红光公司仅将41020万元募 集资金中的6770万元(占募集资金的16.5%)投入招股说明 书中所承诺的项目,其余大部分资金被改变投向,

4、用于偿还 境内外银行贷款,填补公司的亏损,红光公司改变募集资金 用途属于重大事件,但该公司对此却未作披露。 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5处理结果:199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对红光实业、承销商、上市推 荐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 律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罚。 其中对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处罚是:没收红光公 司非法所得450万元并罚款100万元;认定主要责任人为 证券市场禁入者,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 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对其他责任人分别处以 警告对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处罚是:没收非法所得10万元, 并处罚款20万元、暂停证券类业务资

5、格的处罚。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6处罚依据:(1)红光集团在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财务欺诈行为;(2)对最终引发企业经营和财务危机的彩玻池炉超期服役、 带病运转问题进行了刻意隐瞒。申诉重点:第一,红光集团的刻意隐瞒使得一些中介机构出具了包含虚 假内容的文件;第二,一些法律文件是在专业机构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出具的 ,责任应由专业机构来承担。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7n申诉理由: n 11997年3月,在规范“红光公司”1992年资产评估报告时 ,补入了部分土地价值,依据的是国有资产管理局199360 号文件和中国证监会19972号文件的规定。两个规定要求 上市公司必须将土地价值纳入资产评估

6、报告书中,否则有损 国家权益。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n2规范后的报告,虽然比1992年的资产评估报告书的 总资产增加了16的土地价值,但所列明的资产是真实的 、实在的,价值总额反映了1992年资产的本来面貌,不存 在虚假,不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8n申诉理由: n 3规范后的报告书中没有对这一情况给予披露,是由于疏 忽所致。事务所认为规范修正后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已经国 资主管部门的确认并公告使用,原报告书应自然作废。n 4规范修改后的资产评估报告书,仍用原报告书的文号和 时间,是根据中国证监会199612号文件“股份有限公司在 筹建时,已依法进行过资产评估的,在公开发行股票时,一 般不再

7、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规定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 “一个评估项目只能有一个评估基准日”的规定。这种做法 就是既遵守了“不再进行评估”的规定,又遵守了“一个项目只 能有一个基准日”的规定。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9n 问题1:不可忽视评估基准日对资产价值的影响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中国证监会监199612号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建时,已 依法进行过资产评估的,在公开发行股票时,一般不再需 要进行资产评估”的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组建上市公司及发行上市股票资产 评估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经确认的评估结果自评估 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 相关评估法规相互矛盾和冲突,给评估工作造成了难题。

8、10n 问题2:鉴定资料真实性是否是评估师的责任?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当时,在中介机构对委托方提交的基本材料进行核查的权、 责问题上,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够清晰明确,存在一些漏洞。 2001年颁布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中对此做出了规定: 在评估要求中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独立获取评估所 依据的信息,并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 在披露要求中规定:对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来源进行了验证 ,并确信其是可靠和适当的; 在2004年5月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对 委托方和评估师双方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11n资产评资产评 估基本准则则第二十三条规规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 和资产评资产评 估准

9、则则,对评对评 估对对象在评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 的价值进值进 行分析、估算并发发表专业专业 意见见,是注册资产评资产评 估师师的责责任;提供必要的资资料并保证证所提供资资料的真实实性 、合法性、完整性,恰当使用评评估报报告是委托方和相关当 事方的责责任。n评评估结论结论 不应应当被认为认为 是对评对评 估对对象可实现实现 价格的保证证 。一、红光实业事件引发的评估问题12麦科特 欺诈诈上市案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2001十大经济案件之一资产评估行业十年第一案13公司简简介:1993年2月成立的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这是一家联营公司,四家出资者为麦科特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 易开发总公司

10、、香港新标志有限公司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 公司。1994年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 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 给麦科特集团。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占有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75%的股份。 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14案件概况:2000年7月在深圳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1年5月移交公安部,广东公安厅7月15日立案侦察, 7月16日,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 表人、副总经理因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被监视,同年 11月6日被逮捕。2002年1月28日,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检 察院指控其犯有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11、罪,并向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4月30日,检察院以事实证 据有变化为由撤回起诉。6月3日,检察院再次指控其犯有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7月16日,法院 开庭审理。10月17日做出一审判决,认定有关当事人犯 有欺诈发行股票罪。当事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15(3)签订签订 虚假融资资租赁赁合同:由惠州市海关出具了 内容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 进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从而确定上述进口机器设备产 权归属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所有。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调查结果:1.虚增净资产1.18亿元(1)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463万

12、元:将麦科特(惠州 )光学机电有限公司在1993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 日期间已进口的机器设备由原进口报关价格1345万元提高 到10808万元,价格虚增9463万元。(2)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元。16共虚构收入30118万元,虚构成本20798万元,虚构利 润9320万元,其中1997年虚构利润4164万元,1998 年虚构利润3825万元,1999年虚构利润1331万元;为 达到上市规模,将虚构利润转为实收资本。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调查结果:2.虚构利润9320万元(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构利润;(2)伪造成本经营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构销售收入

13、和成本17调查结调查结 果:3.虚构股东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 同时还查明,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广东大正联合 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 估报告。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18法院审理(对中介机构):检察院公诉虚假证明文件罪。 理由:1. 99年1月中下旬在麦科特酒店会议室举行两次中介机构协调会,事 务所参与了虚假变更、虚增资产和虚增利润指标的预谋;2.被告法定代表人直接授意评估人员作假:(1)明知道企业无法提供近10.8亿元的进口设备报关单时,只按企业 补充的一份内容虚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进 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界定产权。(2)

14、涉案的机器设备是以往评估工作中没有遇到过对融资租赁的资产 的产权界定的情况,也没有评估过相似的设备。但评估人员在明知麦 科特股份有限公司资料不全面的情况下确认产权。尤其是没有对该公 司据以确认产权的重要依据解除监管证明进行调查核实。认为没 有规范评估导致评估报告虚假。 一审法院亦认同公诉机关的指控。2002年10月17日判决欺诈发行股 票罪。二、麦科特案引发的评估问题19问题1:谁应对评估对象的权属界定负责?评估过程: 评估人员在评估企业的一批融资租赁进口机器设备时, 企业无法提供进口设备的报关单,只提供了一份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进口货物解除监管 证明(案发后经侦察机关调查,

15、该证明虽系海关出具, 但内容是虚假的)。评估人员征求了企业聘请的律师的意 见,律师认为海关解除监管证明应该也能作为进口设备 的产权依据,于是,评估人员依据该证明及融资租赁合 同等将该批进口设备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进行评估。 20问题1:谁应对评估对象的权属界定负责?在庭审辩护中,律师就该问题提出以下辩护观点:(1)企业出具的承诺书第4条明确承诺“纳人评估范围的资产权属明确, 出具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合法有效。”并承诺对此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当事 人约定,界定产权责任在于委托方;(2)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只规定评估人员要“验证所提供 的资料,判断其可信,有效情况”,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要对产权

16、最后界定 承担责任;(3)融资租赁合同中香港方面承诺在海关“解除监管后全部租赁设备的产 权即转给乙方(麦科特公司)所有”,所以,评估人员根据该融资租赁合同 及海关解除监管证明得出进口设备产权属麦科特公司的结论是必然的;(4)从法律上分析,依海关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海关解除监 管证明和融资租赁合同至今仍具有法律效力。综上,界定产权是企业的责任,且评估机构已尽了注意义务,评估机构及 评估人员不应对产权界定所导致评估报告虚假承担法律责任。以上辩护观点未被法院采纳。 21问题1:谁应对评估对象的权属界定负责?2003年2月12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注册资产评 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对评估对象法律权属确认或发表意见的能力,不得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提供保证。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知晓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对评估结论有重大影响。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并予以恰当披露。 22问题2: 询价是否是评估的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