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604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强化训练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百校联盟 2016 届高三上学期 11 月强化训练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 ?学而优则仕 ?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 唐科举制 度形成以后, “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 成了士子 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 ?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 为政府取 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 政府运作始终 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育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 叔孙通的名 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

2、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 “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 义塑造了名士祢 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 袁世凯的总统 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 而被袁氏所容忍, 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 但有一点可 以肯定,士子对 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 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 都与学优而仕传 统有关。 申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

3、 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 后,可以加入孟 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 “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 级之间的划分才不 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 念,西方基督 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 则由学优而仕 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 ?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 ?仕?为?学? 之鹄的这个既 定前提。在“家, 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

4、代,以“学”而至仕途, 最终结局只 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 “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 “家天下”附庸关系 的等级网中, 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 之是非为是非, 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 天下的士子 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 忧”的附庸伦理支配 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 青史上留取功 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

5、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 度。 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 治。 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子把做官并将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在“学而优则仕”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 结构。 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 上留名

6、。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 诀,“士”因此成 为“四民之首”。 B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 因为“士”阶层有 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 自己努力成为 “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 附,唯帝王之命 是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 王向荣 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

7、,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 程中曾各 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 幅员辽阔, 自 然环境优 越,历史文明悠久, 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中国传统园林一 方面源于古老 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 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 在昆仑之巅, 有西王母的花园, 有皇帝的悬圃; 在遥远的东海, 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 找到这三座岛屿, 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 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 为中国园林的 一种雏形。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

8、 并成为中国园 林模仿的对象, 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 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 种自然的本质, 即“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追求“小中见大”, 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 小巧玲珑的壶中天 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中 国传统园林从 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 在宋朝发展成熟, 一直到明清, 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 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 诗情画意,寓情于 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 想,展现心中的世 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

9、流域,那里干旱少雨, 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 的,农业生 产必须依赖于灌溉, 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 有着 充分水源和灌 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 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这些园林也多为实 用性的园圃,如 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 古罗马的 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 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 直有着密切的 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只是到了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 转变为自然风景 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

10、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 象,而是用 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 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西方造园艺术则多 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建造园林就 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 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所不同的是, 东方园林所 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 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 是经过人类耕 作的田野和牧场。 18 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18 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 主要原因 就是受到中国哲学、 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

11、的影响。 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 中都有中国园 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 的片段曾是一种 时尚。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 颐和园中有 石舫,广东的许 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 方园林文化 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 承优秀的园林 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4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 对于秀美山

12、 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 自然,即“源于自 然又高于自然”。 C白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 林经常作为隐 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 在宋朝进入成熟 期,到明清 进入没落期。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 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 兴时期走向 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

13、式的,十分稳 定,一直没有 发生变化。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 现了人们对自 然的热爱。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18 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 片段随处可见。 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 子,受到了西 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 合,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 德,展现心中的世 外桃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14、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 本框架看, 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 个人的视角看, 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 隐之心”、“羞恶之 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 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 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 态度,善良宽容的 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 值追求。儒家强 调,“礼之用,和为贵

15、”。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 对自我的克制,对 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 念。从国家的视 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 嗣者也”,“国无礼则 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 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 秩序。礼仪是 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 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 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 遵循?取 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 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

16、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 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 就可以融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 为涵养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 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 结合起来,以 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 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 价值追求进行提 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 而更好地融入 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 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 强调自 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