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582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古诗词解析与训练1.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参考译文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 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闲着的人很少。他们刚忙完了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开始插秧了。【学习提示】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有“乡村诗人”之名,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象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平实的用词, 充分地衬托出

2、 “乡村四月” 农民劳动的紧张、 繁忙。全诗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也体现无遗。2.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参考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纺线织布,农家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学习提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 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

3、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通过细节描绘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3.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考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啊! 【学习提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造诣。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

4、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 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充满了哲理,为人们广为传诵。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4.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唐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参考译文 】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 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我正悠然欣赏大自然这一奇观时,忽然大吃一

5、惊滚滚的乌云挟带着狂风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 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山青翠的山峰上,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学习提示 】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晚唐诗人。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它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全诗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5. 九

6、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参考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生活,每逢遇到佳节良辰就更加想念亲人。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单单少了我一个人。【学习提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 登高时要插上茱萸。 本诗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的感情。 “独在异乡” ,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离家的少年来

7、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重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未再直言思亲, 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6.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参考译文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再来品尝美

8、酒,观赏菊花。【学习提示】孟浩然,唐代诗人。其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诗风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这首五言律诗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首句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意;接着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继而描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最后描写了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7.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参考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孤零零的玉门关耸峙在群

9、山峻岭之间,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去埋怨春光迟迟呢,要知道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学习提示】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隋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本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既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行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8. 示 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参考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10、;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待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学习提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这些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 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 “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诗人悲的是国土的沦陷,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统一。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这种爱国情怀,融入了整首诗中。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表现其对祖国统一的坚定

11、信念。9.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柳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参考译文】炎热的夏天,绿树枝叶繁茂,树阴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微风吹来,水晶帘子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学习提示】高骈,字千里,唐末大将。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绿树阴浓夏日长”,诗人是从感官着笔写夏日;“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是从触觉角度写夏日;“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诗人捕捉了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在炎夏读来倍感清凉安详。全诗流露了诗人

12、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10.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参考译文】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边驶来。【学习提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 “诗侠”之称。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中有山有水,有远有近,如同一幅山水画卷。11.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

13、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参考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学习提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这首诗依据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12.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参考译文】寒冷的夜雨与江面连成一片流入江

14、南,清晨送你走后,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透明。【学习提示】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13.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 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参考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飞扬的尘

15、土,旅店周围的嫩柳格外青翠清新。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可能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学习提示】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行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的前两行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后两行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 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14. 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参考译文】国都已经残破

16、,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学习提示】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15. 出 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参考译文】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远戍万里的将士还没有回来。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英勇善战的李将军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骑兵越过阴山。【学习提示】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