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7452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现代文复习总结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提问方式:1、分析画线部分或某段的语言表达技巧2、某某段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联系文章内 容简要分析3、作者采用哪些方法来写XX的,请简要分 析4、赏析某段文字现代文阅读赏析题 步骤:所用技巧+怎样运用+表达效果(突出主旨、情感、意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将xx赋予人的性格或将xx 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通过- -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对xx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 号气井。和沙漠

2、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 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 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 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 ,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 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 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 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 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 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 人难忘的色彩。 彩色的荒漠2009年高考全国卷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 ?

3、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8分)赏析题彩色的荒漠作者采用对比、排比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 号气井 (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 凉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 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 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 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管 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 气东送所作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 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 敬佩和感激之情。清晨,就在刚刚解冻的小河边,杜鹃红了,那新艳 的红,被残存的冰雪的洁白,映衬得异常娇丽。它 们是一夜之间红的,像是被解冻的冰河的响动所惊 醒,漏夜匆

4、匆梳洗、涂上脂粉,展现在寂寞了一个 漫长冬天的冻原上,给满目冷色调添了星星点点醒 目的暖色。它们是在还没抽出叶芽,就绽开了花朵 ,像是没披上衣裙,就急忙显露嫣红的面颊,来迎 接冻原上姗姗来迟的春天。在杜鹃后面,是越桔、 草莓、稠李子、山汀子数不清的草木,开放出 绚丽的花朵,像是结队浓妆艳抹的仕女,联袂拥上 大兴安岭广阔的舞台。第六段在描写大兴安岭的春天来临时,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分析。生和死浇铸的雕像(期末考试)赏析题生和死浇铸的雕像(期末考试)拟人(1分)如“它们是一夜之间红的 ,像是被解冻的冰河的响动所惊醒, 漏夜匆匆梳洗、涂上脂粉”(2分)使 杜鹃那种急切盼望开花、装

5、点春天的 姿态跃然纸上,体现的是作者对生命 的赞美。赏析题 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 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 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 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 懂,比闹种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 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竹影 “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 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这几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拟人的手法。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形象 地写出了“竹影”的形成与变化,(3分) 并具点题作用。(1分) 夏在燃

6、烧。从“小暑”到“大暑”,太阳是一炉 熊熊的烈焰,散发炙人的光热,燃烧起整个 原野的生命之火:大豆开始分叉长荚。谷子 和黍稷都起节而向上蹿长。最动人的是高粱 ,打着一人多高的绿旌,浩浩荡荡拉起了青 纱帐,青纱帐是无穷无尽的旗海,扯扯连连 ,直达到天边。庄稼人看着遍野茁壮的庄稼 ,心里比什么都踏实,干起活来也就更不顾 劳累。 榆树,一季燃烧的灵魂16、倒数第二段画线的句子用你哪些修辞 手法?有什么作用? (1)比喻、拟人(或夸张)(2分) (2)形象地写出了夏季各种作物茁壮生长 的情景,(2分)衬托出庄稼人内心充满着 希望。 有道是既得陇复望蜀,虽然已经被盈满视野的大美深深迷醉, 但潜意识中仍然

7、有一些不满足。哈尼梯田的动人,在于丰富和 变化。阴晴变幻,晦明更替,寒暑嬗变,梯田形相无穷,胜景 无限。风景是若干元素的排列组合,季节,天气,植物,任何 一项的变动,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整体形貌。一年四季,梯田 皆有其独特的美质。夏天,秧苗青葱是一种风采,秋日,稻谷 金黄又是一种韵致。遗憾的是,无缘目睹其他几个季节的迷人 风景,只能在想象中加以描绘了。其实,不必说四季,即便是 一天中,也有朝晖夕阴的变幻。在老虎嘴、多依树两个景点, 尽管各只停留了一个来小时,但我们却已经充分体验到了这一 点。明镜一样的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明亮澄澈,但有时一 大团云朵飘过,在地面某处投下了阴影,那里的梯田的水面便

8、 变成了银灰色,如未曾打磨过的铜镜。陪同游览的当地友人一 脸陶醉地介绍说,清晨,梯田是玫瑰红色的,夕阳落山的时候 ,又是镀了金一般。正听着,忽然起风了,原本平整如砥的水 面,顿时泛起无数涟漪,仿佛一幅幅揉皱了的丝绸。 彭程哈尼梯田赏析题 虚实结合。(2分)作者描写哈尼梯田的冬 季美景是因为亲眼所见,用墨较多,属于 实写。(2分),而对其余季节景色的描写 则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属于虚写。二者相 互映衬烘托。(2分) 16作者只看到了哈尼梯田的冬季景色, 文章却描写了哈尼梯田四季的变化,这用 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边村夜色: 碧莹莹的禾木河,如一脉纯美的玉带,淳悠悠 、温润润地贴着山根

9、流泻、延伸,显露出一副 凝神静气、自在无忧的情态 16、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语言极具表现力,请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 加以赏析。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 表现了禾木河的纯美、恬静。(2)使用叠词,既描摹出禾木河的形态神情 ,又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3)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趟过小河是故乡: 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 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那 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 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 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 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 载动清愁的小

10、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 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6、此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 果?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引用、设问三种不作要求 )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对美丽家乡 的赞美 和思念之情;以第二人称行文,显得亲切自然。 麦天: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 ,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 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 色。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 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角度明确,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去解答:形式上:结构作用、技巧效果、语言魅力内容上

11、:表现出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还包括 刻画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主旨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 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 ,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 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 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 。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 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 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 ,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 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 ,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彩色的荒漠2009高考全国卷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

12、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 单调 (2)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 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 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 阅读兴趣。开头位置他人他物作用 有一年,就是在农历三月,我到了大兴安岭北 麓。那里仍然是冰封雪覆,严冬依然盘踞在冻 土原上,不肯离去。空中的太阳,似乎也是冰 冷的。森林中一片死寂,好像万物在严寒狞厉 的威势下,连叹息都不敢地蛰伏着。只是偶尔 遇到一只狍子,在林隙里,蹒跚地奔跑; 或者 见到一只羽毛蓬乱的飞龙,在地上,费力地用 喙敲击坚硬的积雪,想找到哪怕是发霉的干瘪 的越橘或草莓的果

13、实。它们饿坏了,连鸣叫的 力气也没有。 第二段描写冻土原上的严冬有什么作用?生和死浇铸的雕像(期末考试) 通过对严冬的描写,衬托其弱小生命的伟 大。(2分)引出能从坚硬的冻土和积雪中 挣扎出来的白头翁(2分)开头位置他人他物作用 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 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 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 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 懂,比闹种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 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竹影 “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 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

14、变小,拉长挤短 。”这几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拟人的手法。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形象 地写出了“竹影”的形成与变化,(3分) 并具点题作用。(1分)开头位置修辞作用哈尼梯田 本文以“眼前铺展开了一个奇迹”开篇,有 什么作用? 暗示了“哈尼梯田”非比寻常(2分)以此开 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有关 哈尼梯田的描写。(2分)开头位置红叶归处是秋风(月考) 第五段写小动物面对生死,有什么作用, 情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全文共9段) 内容上:以小动物面对死亡时的勇敢,和 人类面对死亡时乱了方寸进行对比,突出 了人类尤其是帝王不知顺从自然规律的可 悲。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

15、红叶飘落 的叙述,引起下文对人类不知如何面对死 神的叙述。课时作业遥远的炊烟 记不清我什么时候起不见炊烟了,炊烟只是一种 心中的记忆了。这记忆仿佛一种情结,越是遥远 ,越让人刻骨铭心。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1)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 远”; (2)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 ; (3)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 达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东峡的秋天(月考) 本文题为“东峡的秋天”,为什么写到了东峡 的“冬、春、夏”?对东峡的秋天的抒写,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为抒写东峡的秋天作铺垫。在经历漫长而 寒冷的严冬、风情万种的春、烂漫多情的夏, 才迎来了透着暖意的秋,在去尽孱弱、浮躁后 ,尽显东峡的魅力。(3分)通过东峡的冬、春 、夏与秋的对比,凸显东峡秋天的品格和胸怀 。(2分)对东峡秋天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对秋 天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不畏艰难、创造新生 ,在挫折中、失败中蓄积力量,彰显生命魅力 的品质的赞美之情。(3分)他人他物你从鸟声中醒来(三模) 14、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叙事的?这种写法对 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人称作用: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