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440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文献检索教程Date11.课程时间:第3-14周,周二6-7节2.教材:图书馆利用与文献检索教程(自科版),河海大学出版社3.课程形式:理论课+实践课(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4.课程类别:B15.学时:246.学分:1.57.考查形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Date2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Date3为什么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我们被信息的海洋包围着, 但是确被知识饿死了 !Date4一个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表查资料 50%写报告 10%实验研究 30%计划思考 10%Date5第一节 概论 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的作用1.科学技术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科学技术的

2、发明创造需要依靠经 验、材料和理论的不断积累,没有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就没有提高 。任何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有赖于在前人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 不断研究和探索。2.在科研选题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要了解所研究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对自己挑选的课题进行查新,以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课题研 究过程中,要借鉴别人已有的成果,比如一些统计、实验数据,可以 直接利用,研究者没有必要自己再做一次,这样可以节省研究经费与 时间;对前人研究的失败之处,要分析原因,以免研究走入歧途。要 完成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文献的检索与利用。3.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记录,积累了许多有用的事实、数据 、理论、方法和科学

3、假设,反映了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水平,是科 技信息的主要来源。Date64.科技文献数量急剧增长,可以说是“知识爆炸”,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面前,研究者对信息污染难以分辨,准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 很困难;专业文献出版分散,如果只注意查找本专业的核心期刊, 已看不到专业文献的全貌,仅能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大 量的文专业文献分散出版在其它刊物里。文献老化加快,出版种类 繁多,我们如果想了解某一数据、某一事件或事实,犹如大海捞针 ,无从下手。要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就必 须掌握科学的文献查找方法,因此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知识是十分必 要的。5.据日本一项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选题、

4、查找文献资料、实验研究、 撰写结题报告四个阶段中,查找文献占用的时间达到49%左右;我 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在一篇文章里谈到:“我长期从事研究工作,花 在查阅文献资料上的时间,有时要超过三分之一。”这充分体现出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Date7 可以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 有利于专题文献查全、查准 可以克服自然语言和学科专业语言障碍 为什么要掌握科技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能?Date8 1984年,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 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通 知; 自此,全国各类高校都普遍开设了 文献检索课程。Date9一、 基本概念1、信息(Information)(1)定义 字面理解:信信

5、号,息消息 通过信号带来消息信息。 信息具有差异和传递两要素:没有差异不是信息,如两端加相同电 压的导线没有电流通过,即不产生信息;同样,即使有差异但没经 过传递,也不形成信息。 性质:信息是物质存在的反映,不同的物质各自发出不同的信息。 根据发生源的不同,信息一般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 息和人类信息四大类。 我们书中讲到的“信息”一词属于“人类信息”的范畴,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即载体,比如: 文字、声波、电磁波等。Date10(2)特征一般性质: 普遍性 客观性 抽象性 依附性(寄载性) 可加工性 传递性 共享性(“苹果与思想”理论)特殊性质:

6、时效性 动态性 可转化性 可伪性Date11(3)类型 按信息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按信息应用部门划分:工业信息、农业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 按信息的记录符号划分: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等。按信息内容划分:主观信息:依据事实和分析说明个人观点和见解;客观信息:不加主观,如实反映客观事实。按信息的传播渠道划分:口传(口语)信息、体语信息、实物信息、文献信息、电子信息Date12(4)作用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信息是主客体的中介,是思维的材料;信息是组织的保证,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决策的依据,是控制的灵魂。Da

7、te132、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信息,是通过信息传递,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因此,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知识存在的三种方式:大脑、实物、文献(主要方式)。 知识的分类: 主观知识:又叫隐形知识,存在形式是人脑; 客观知识:又叫显性知识,存在于文献。Date143、情报(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情报是被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它是针对一定对象的需要传递的,并且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起继承、借鉴或参考作用的知识。 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即被传递、动态的部分。 知识要转化为

8、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并为使用者所接受、发挥其使用价值。Date154、文献(Document) (1)定义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记录下来,具有存 贮和传递知识功能的一切载体都称为文献; 权威的定义: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 ISODIS5127):“为了把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 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晒在蓝图上,或摄制 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贮在磁盘上。这种 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Date16(2)构成要素信息:内容构成要素 载体:物质形式记录方式:将内容固定在载 体上的

9、手段Date17数量急剧增长 内容交叉重复 专业文献出版分散 文献老化加快 文献语种繁多 文献载体形态增加 (3)特点Date18二、概念关系图传递运 用后事事 物物 运运 动动知 识新新 的的 信信 息息信信 息息产生人脑有序化用于实践文 献记录在载体上Date19(1)印刷型(Printed form) 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铅印、油印、胶印等)为记录手段; 优点:便于阅读; 缺点:过于笨重,收藏占用空间大,整理和保管耗费人力多。(2)缩微型(Microform)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缩微照相(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缩微平片等)为记录手段; 优点:体积小,可节省95%以上库面积,便于保存、转

10、移和邮递,而且成本比印刷低90%左右; 缺点:阅读不太方便,必须借助专门阅读设备方能阅读,且无法在文献上做记号。|(一)按文献的载体形式不同进行划分:三、文献的级别与类型Date20(3)声像型(视听型,Audio-Visual form) 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即声像记录材料(唱片、录音带、录像带 、电影胶片等)为载体,以磁记录或光学技术为手段,直接记录声 音和图像的文献; 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与图象给人以直接感觉 ; 优点:脱离原始文字形式,可以闻其声、见其形,给人以直接感受 。(4)电子型(机读型, Machine Readable form) 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为载体

11、; 采用高技术手段,将信息存储在磁盘、磁带或光盘上形成多种类型 的电子信息; 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新闻、光盘数据库、软盘 、电子邮件等等; 优点:信息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 缺点:阅读不方便,须借助专门阅读设备阅读,无法为文献做标记 。Date21(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Primary literature) 文献著者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根据科研成果、发 明创造撰写的原始文献; 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 ; 一次文献的参考和使用价值较高,是文献的主体,是最 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2)二次文献( Secondary literat

12、ure ) 将分散、无序、查阅不便的一次文献,按照一定的原则 进行加工、整理、简化、组织、如著录(即记录)文献 的外部特征,摘录内容要点,使之成为便于存贮、检索 的系统,如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的文献 。 不仅报道文献内容,还可以提供检索一次文献的线索; 它是打开一次文献知识宝库的钥匙。|(二)按文献的内容、性质和加工深度不同划分:Date22(3)三次文献 ( Tertiary literature ) 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评价而产生的文献; 源于一次文献,又高于一次文献,是一种再创性文献; 如文献述评、动态综述、教科书、参考工具书、词典、

13、手册等 。 主要特点:系统性好,综合性强,内容较成熟,常常附有大量 参考文献,有时可作为查阅文献的起点。(4)零次文献(灰色文献) 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文献; 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试验记录、原始统计数字等; 主要特点:内容独特新颖,但一般不成熟,难以获得,构成为 非正式渠道交流的信息源。Date23三次文献的检索说明l一次文献检索的对象;l二次、三次文献检索的手段与工具。Date24知知 识识 的的 产产 生生述 评 综 述 词 典 手 册 年 鉴 百科全书一一 次次 文文 献献三次文 献记记 录录二二 次次 文文 献献传传播播文文 献献 的的 利利 用用档 案标 准学

14、位论文 专利说明书 科技报告会议论文期刊论文索 引 文 摘 目 录 题 录Date25三次文献之相互关系作者发表作者发表出版社发表出版社发表专家发表专家发表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三次文献读者查找读者查找Date26|(三)根据文献的性质、特点和出版形式的不同分类 :Date27(1)科技图书(Sci-Tech Book) 优点: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有一定 的新颖性; 缺点:编辑出版时间过长,传递情报的速度太慢, 包括的内容一般只反映35年以前的研究水平。 科技图书又可分为两大类型:(1)阅读性图书:包括教科书、专著、文集等。(2) 参考工具书:包括百科全书、大全、

15、年鉴、手册、辞典、指南、名录、图册等。Date28(2)科技期刊 Sci-Tech Journal (magazine, serial, periodical) 定义:期刊是指有固定的名称、统一的出版形 式和装帧,有一定的出版规律,每年至少出一 期,每期载有不同作者写的文章两篇以上,按 一定的编号顺序连续出版的一种出版物。特点:品种多、数量大、内容新颖、出版周期 短、发行面广、连续性强;由科技期刊提供的信息约占70左右。可谓之“整个科学史上最成功的、无处不在的科 技情报载体”。 Date29(3)科技报告( Sci-Tech Report )科技报告又称科学技术总结报告或科学技术报 告书。定义:它是关于某项工作的情况与成果的正式 报告,或是对其中某个阶段进行情况的实际记 录。一般都是科研机构出版;由于出版机构分散,种类繁多,又多为控制发 行,所以收集起来比较困难。Date30 著名的美国四大报告:AD报告(军事工程)、PB报告(民用工程)、NASA报告(宇航)、DOE报告(能源)。 我国科研成果的统一登记和报道工作是从1963年开始的,名为“科学技术研究报告”,截至1965年7月底,已出至1616号,“文革”期间中断,从1971年11月起继续由中国科技情报所出版,并改名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分为“内部”、“秘密”、“绝密”三个级别,由内部控制使用。 据统计,科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