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7007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莆田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默写(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每格 1 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2)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3)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雨巷)(4)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雨巷)(5)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6)真的猛士, ,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 分)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

2、3 分)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B范增数目项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D使使以闻大王 素善留侯张良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3 分)A失其所与,不知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4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3 分)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夫晋,何厌之有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微夫人之力不及

3、此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2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第 69 题。(15 分)高渐离以筑击始皇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

4、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

5、刺客列传)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益发兵诣赵 益:增加。B秦王必解 解:懈怠。C窃言是非 窃:暗地里。D举筑朴秦皇帝 朴:撞击。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

6、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当年十月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

7、)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3 分)(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鹊桥仙元滕宾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注:滕宾: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 分)(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5 分)三、现代文阅读(22 分)(一)课内现代

8、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3 分)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4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

9、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

10、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11

11、第八段作者着力描写梁先生讲到戏剧桃花扇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的情状,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 (4 分)1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描述,说一说梁启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分)13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却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 (6 分)5(二)课外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1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

12、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

13、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

14、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14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3 分)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6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15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3 分)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