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7004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研读思考(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他人,先学会爱自己。 培育人,先学会自我成长。请从您美好的感受中挑选出一种, 并加以强化-让它像朵美丽莲 花绽放成您的笑容-你坐在我身边 我感觉很自在你的认真 感染了我你说的 真是高见 ,我很受益。很想留 下您的联系方式你今天看起来 很有气质,我 很喜欢请对您的左右邻座说至少一句积极反馈的话我看见你 (行 为),你真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的研读思考贺彩云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Tel:14789864315 QQ:298600177目 录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史简况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研读思考4.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心理健康教育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轫于“人性关怀”思想,植根于学校心理学领域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繁荣时期。2.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心理健康教育 的关注。与西方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是建 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对德育困境的反思基础上 的,因而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 。一、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史简况3.我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于对学校思 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反思,始于对国外心理健康 教育的借鉴,起步于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尝试并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 转移和渗透。4.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 90年代

3、中后期。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 进1.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策酝酿期2.上个世纪90年代:政策体系初步形成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 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年8月13日,教育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3. 21世纪初:政策完善与实施深化200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 导纲要;2

4、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 导纲要(2012年修订);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 ; 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 指南;2016年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 服务的指导意见基本目标: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 ,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儿童感受到尊重和接 纳。特殊教育机构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 品质。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

5、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 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 发展。你认为当前全民心理 健康意识( )A. 很高 B.比较高 C.一般 D.不高株洲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 湘潭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实施意见 2016年 邵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见 2017年 怀化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实施意见 2017年岳阳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 2016年 江华县2016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年实施方案 2016心理健康 教育年心理健康教 育提升年心理健康教育

6、 服务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三年心育历程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研读思考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林 崇 德俞 国 良方 晓 义郑 日 昌修订纲要的时代背景1.进一步顺应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使命(自我和谐 人际关系 与自然和谐相处) 2.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 根本方法时统筹兼顾) 3.新时期统筹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现实需要 4.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7、)概念界定: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现代心理科 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的心理活 动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和辅导。心 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 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 的提高。(一)解读导论 (二)解读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三)解读目标与任务 (四)解读内容 (五)解读途径与方法 (六)解读组织实施(一)解读导论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解读导论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 面发展。各有侧重,互相促进。 遵循的教 育规律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 遵循由

8、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教育规律 。结合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的教育力量。 服务主体服务主体是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决定 性作用。 促进个体 思想品德 发展过程 中相联系现代思想品德教育学认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 形成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个体的知情意行四个 基本教育要素相互结合的发展过程。知情意行的 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如动机、信念、情感等 参与及协作的记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比较方面 德 育心理健康教育依附的对 象人类社会的附庸人的附庸 孔融让梨理论依据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内 容(马列)绝大多数属于行为科学范畴 (心理 教育 生理学 医学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和任务对学生进行

9、理想、信 念、道德和人生观、 世界观等各方面的教 育,以培养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 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育,重视 对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 等方面的培养和潜能充分发挥。工作原则价值导向。具有公开 性和群众性。价值中立。强调尊重学生的内在 需求,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 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保密性。(一)解读导论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夯实心理基础;(2)当代德育在内容上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3)当代德育需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幸 福人生的基础;较低

10、层次需求 的匮乏抑制创新精神心理不健康减少更高层 次的需求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幸 福人生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是一种能力,察 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都统摄在 这一能力范畴中。(二)解读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1)“立德树人”是处理心理健康教育 与德育关系的思想基础;(2)“立德树人”重点是助推中小学生 精神成长,完善其健康人格。2.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自身规律。理论和方法依据:学校心理学。 实施技术、方法的能力与资质、适切 性。想象放松 系统脱敏 人生五样 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处理。 教育途径的选择:如,“显性课程”与“ 隐性课程”。 厕所文明教

11、育3.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秉持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展,都有发展潜力 ,要最大限度激发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的 理念,立足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凭借 人类有机体都有的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创造学生新的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心理发 展达到最佳水平。发展是最好的预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次层次作用主要内容负责任 第一 层次发展性 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素质教 育,核心素养培养;如何在素 质教育中进行心理保健;入学 指导校长 全体教师第二 层次预防性 对学习、生活上可能有问题的 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性分析,进 行学习能力基础性训练,学习 方法指导等。班主任 心理辅导老师 学生发展指导

12、中心教师等 第三 层次治疗性 对心理、学习等已经产生问题 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弄清问 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辅 导和行为矫治等。心理辅导老师 特定专业人员(三)解读目标与任务1.制定总目标的依据(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符合国家 相关政策文件的部署 ;(2)“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符合 健康的内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 弱的状态。 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3)“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 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为他们健 康成功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符合心理学理 论。

13、一是积极心理学理论;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三)解读目标与任务2.具体目标的两个层次(1)针对全体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正 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 力。3Q: 逆商(AQ),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智商(IQ); 情商(EQ).(2)针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进 行科学有效的辅导,即使给予必要的危机干 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困扰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三个等级:一是正常心理或健康心理;二是一般心理问题,常表现为应激事件引发的心理困扰;三是严重心理问题,即心理

14、障碍。(三)解读目标与任务3.从关于“任务”的修改看心育事业发展(1)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修改 为“吸引力”。体现学校德育工作从“要求主动开展”转 变为“思考如何开展”。(三)解读目标与任务3.从关于“任务”的修改看心育事业发展(2)将“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 质”修改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大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普遍提 升。(三)解读目标与任务3.从关于“任务”的修改看心育事业发展(3)增加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 容。源于两个不平衡:一是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二是知识和实践的不平衡。(四)解读内容1.关于主要内容:普及

15、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 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健康”: 1948: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指包 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 。(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1992: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 ,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四)解读内容1.关于分学段内容:紧扣重点内容认识自我、学会 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 和社会适应方面,呈螺旋上升式阐述。例如“人际交往”: (1)礼貌交往,感受友谊; (2)集体意识,善于交往; (3)同伴交往(学会沟通,团队精神),师生沟通(学会尊重,

16、学会真诚,学会理解)亲子沟通(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与父母沟通的建议); (4)具有高尚的道德伦理品质。(4)高中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 板效应)提升人际沟通的质量(关注他人感受,善用换位思考 ; 了解自我状态,改善沟通效果;提升个人修养,以内养外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友谊 ; 民主、平 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是人生发展的必修课;理 性看待高中生的恋爱动机;知道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正确引 导和疏导高中生异性交往态度;把握异性交往尺度)(五)解读途径和方法1.专门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 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小学、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