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89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白银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

2、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

3、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 ,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 ,莫名其妙的“观念” ,都被“拿来”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

4、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2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 ,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5、(节选自谈艺论文 ,有删改)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C.“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D.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B.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C.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

6、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 ,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

7、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

8、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 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虽然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人

9、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汉军至,无以渡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骓不逝兮可奈何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自刎而死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4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7.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3

10、 分)(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 分)(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89 题。 天净沙 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 白朴自幼聪颖好学,十几岁就已才华出众,声名远扬。但是生逢乱世,又加幼年仓皇失母的离散之痛不绝于胸,因此他无意于建功立业,拒绝了朋友的极力举荐,只是以纵情诗酒、游乐山水为己事。8.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秋景图,体现出秋天不同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9.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11、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6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雨巷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乙 选考题5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 分)老金的蝈蝈笼子何立伟老金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脑壳低垂,神情暖昧,手肯定忙着,却被桌子上厚厚的 稿件所遮蔽,形容虽不可称鬼祟,但也算得上有几分诡秘。 惟

12、有我晓得他在干什么。 老金的手机发出急促叫声,必是有短信来了。整天的,他的手机如一只装了蝈蝈的笼子,时不时地那么叫着。手机一叫,老金便把脑壳低下去,手指一阵忙乱,当然就是在那里回短信。中文输入用的是拼音。湖南人,NL 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拼起来麻烦。一二十字的短信,左摁右摁,一错再错,捉虫一般 短信都是他女儿发来的。他女儿在北京念大一。很聪明的女孩子,但时常旷课,一个人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晒太阳,看闲书,听 CD,然后,给老爸发短信。 聪明的女孩子大约都有点清高,一清高又有点孤独,一孤独就少朋友,少朋友就少沟通,于是愈加地清高,亦愈加地孤独。没有人好沟通,只好跟老爸说话,用滔滔不绝的手机短信。 “

13、下午一个人跑到王府井,买了一件耐克 T 恤,还有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哈,又放你的血啦。 ” “在三联买了本昆德拉的无知 。喜欢这个住在法国的捷克男人。和他比,周围全是傻子。 ” 老金的回复都是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凡事都应当这样而不应当那样。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 “我把她当朋友一样。 ”老金跟我说。 当然。我指出,这仅仅是一种姿态。实际上,父女的关系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样平等。“怎么这样说呢?”老金不满道, “不平等,她能给我发那么多短信吗?能大事小事鸡零狗碎的事都跟我讲吗?能这么全方位全天候地沟通吗?” “那是因为她不

14、想跟她的同学讲,她看不起她的同学。她没有交谈者,只好来跟你说。6人总是有倾诉欲的。 ” “你打击我。 ”老金说,很不屑地白我一眼, “你心理不平衡,因为你儿子不给你发短信!” 他说的是。我儿子也是大一,但极少给我发来短信。而我晓得,他的快乐统统来自他的同辈,而不是我这样的“半老徐爷” 。如果他有话只肯跟我讲,我反觉得有问题。 对于我的观点,老金很不以为然,摇着脑壳,声明道,他和他女儿没有代沟。他女儿心高气傲,是因为“哪个要她这样优秀”! 这时蝈蝈又叫了。老金低头看短信,脸上浮出极幸福的笑容。 “念给你听啊, ”他说,“你老是指责我旷课,给你个安慰吧。这次专业考试,我是全年级第一名。 你看你看,

15、鬼家伙!” 老金的欢乐、担忧、欣慰、郁闷,全部来自他女儿的短信,这是老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我担心这亦是他女儿的最大乐趣。我们彼此争论,但是没有结果。老金的生活,按照老金理解的那样自得其乐地过着。 到了大二的下学期,忽然,老金的蝈蝈笼子不怎么叫了。办公室一下子变得寂静,亦变得空虚。老金的脸有些灰白。我这个人有些麻木,刚开始尚没觉察到这是什么原因, 只感到空气里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后来一想,哦,原来是老金的女儿很少来短信了。 我问老金怎么回事。老金叹了口气,说:“她可能找了男朋友了,她现在不和我沟通了。 ” 我说好哇老金,祝贺祝贺哇,早就应当是这样子哇。 老金点了支烟,深吸一口,望着窗外,一脸怅然,说:“你又打击我。 ”(选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通过老金和女儿短信沟通从多到少的经过,让读者看到了年轻人从青涩到成熟的人际交往过程的转变,也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B文中的“有父亲兼党委书记的语重心长,亦有对年轻人的尽可能多的理解和报纸上说的与时俱进” ,表现出老金作为父亲对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