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89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工艺。 至迟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并不完善。南北 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 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很大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 式。五代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 一时期,由于画绢幅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 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

2、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置 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 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 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 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 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 了重要影响。 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 殿作为

3、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 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 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 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 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 主要流

4、派。 “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 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 挥着独特作用。 五牛图 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 裱与修复的缘故。 1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 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2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 2下列表述,符

5、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 B 装潢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 D “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时期大型绘画因为画绢幅面扩大而只能装裱单幅作品。 B讲求防燥与讲求防霉对书画装裱材料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 C社会对“苏裱”的推崇使江南地区文人画在国内独领风骚。 D清代古朴庄重的“京裱”的出现能够使书画装裱成本下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 馀,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 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 “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 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

7、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 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 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 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 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馀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 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

8、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 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 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官岁馀,未见知 知:了解 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典:主管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赞赏 D其四,擢贤良 擢:选拔 5以下各组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3 分)( ) 少好学,博览群书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务弘强国富人之道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A B C

9、 D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周文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 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B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汉故仓地的情况, 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C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 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 D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人。凡经他推荐的人, 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帝的信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

10、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5 分) 译文:_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5 分) 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2012 年全国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 分) 答:_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6 分) 答:_(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1、)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 (1)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白 居易琵琶行) (2)孔子曰: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韩愈师说) (3)试使山东之国_,_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 过秦论) (4)青,_;冰,_。(荀子劝学)(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2012 年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

12、了名。4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 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 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 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 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 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

13、染锅。当 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 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 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 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的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 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 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 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

14、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 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 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 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 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 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 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15、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 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 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一点黄豆了。他的声音 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 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 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 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 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 雇了好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