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57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央浼( mi) 傩(nu)神 档(dng)案 扑朔(s)迷离B畏葸(x)尺牍(d) 处(ch)方 自怨自艾(y)C猗(y)郁榫(sn)头 熏陶(to) 锱(z)铢必较D訾(ch)詈 弄(lng)堂 洁癖(p) 噤(jn)若寒蝉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克隆 龃龉 潘多拉 纰漏百B融资 饿殍 通货膨涨C攀升 报负 敲竹杠 世外桃源D淡薄 藩蓠

2、双刃剑 款式新颍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 30 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

3、神仙妃子。从她的出场描写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爱好。B、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纷纷扬扬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C、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2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5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4、的问题。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 “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 ,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 “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霾就不同了。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 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霾

5、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 (如后汉书郎凯传 “霾雾蔽日” )和“风霾” (如魏书崔光传 “昨风霾暴兴” ) ,此外还有“尘霾” “沙霾” “黄霾”等。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 2013 年“荣升”为年度热词。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 ,中心词是“雾” ;“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 ,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

6、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 ,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3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 “雨”在这里读为 y,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 ,天色像物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可见,满天尘土的“霾” ,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 元史也有至元六

7、年(1340)腊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貍声” 。义符是“雨” ,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只是为何要叫“霾”?表声的“貍”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字汇补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掩埋)也。 ” “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霾” 。“霾”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 “貍”现在的读音是 l,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原来的读音为 mi。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 ,而是“貍” 。据说,“貍”之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貍于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 , “

8、埋”也由此替代了“貍” ,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貍”表声,恐怕也是因为“貍”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吧。(选自 2014 年第 7 期咬文嚼字 ,略有删节)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B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D “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但“雾霾”近来频繁兼职报端,并在 2013 年成为年度热

9、词。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 ,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4的变化。C “霾雾”是“夹杂有尘的霾雾” ,中心词是“雾” , “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 。D “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尔雅 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 ,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10、。B 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这句话意思是说, “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C “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 ,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貍” ,说明“霾”的读音。D “霾”借“貍”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貍”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 分)小狗包弟(节选)巴金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文革”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 ,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

11、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 1959 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

12、而且有一种本领:5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 。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有一次大概在 1963 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

13、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 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您

14、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1966 年 8 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十多

15、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6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

16、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A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我” “半靠边”时,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我”的身边。最后被打断了后腿,才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B包弟把巴金一家人当做亲人,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