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56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台州中学台州中学 2014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高一语文注:此卷共注:此卷共 100 分,其中卷面书写分,其中卷面书写 5 分分一、基础知识 (1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赊账(sh) 敕造(ch) 趿拉(t) 应运而生(yn)B结实(ji) 敛裾(j) 咀嚼(jio) 有史可稽(j)C羯鼓(ji) 看护(kn) 自诩(x) 如法炮(po)制D荫处(yn) 寒暄(xun) 蹙缩(ch) 一蹴而就(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看到孩子们饥肠漉漉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B. 古人

2、说的话是无法听见了,幸而流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C.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一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籍。D.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C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街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D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3、一句是 (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凄清,凄凉,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C我在蒙胧中,又听到远处隐约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D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25.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大篆 隶书 楷书 B、 金文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

4、书C、金文 甲骨文 小篆 大篆 楷书 隶书 D、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2 分)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 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 _,_。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 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魄。7.根据提供的两个例句,写出新词语“半糖”的意思。(4 分)例 1:半糖哲学之一:一半成熟一半幼稚,做人才有意思。半糖哲学之二:一半聪明一半愚笨,大智若愚最好。例 2:写程序的时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入迷了也不好,不入迷也不好

5、,要有所入迷还能迅速退出,尝到甜头就走,所以叫半糖程序。答:“半糖”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1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9 题。(4 分)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 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 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 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 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 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8. 前三

6、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哪些作用?(2 分) 答: 9. 文中划线句应该怎样理解?(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0 分)窗 外(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 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众多的高树,它们的树冠都倒垂向地面,形成一大片“液体”,仿佛不断波动的浪脊。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仿佛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不,它们不会示弱。倘若这些大树开步走的话,它们一定会摧毁阻碍它们前进的一切东西。但是它

7、们宁愿立在原地不动。天空布满钢铁色的云,远方的云几乎是白色的,靠近中心的地方即树林的上空就发黑了:那里聚集着深紫色的暴怒的云团。在这种虎视眈眈的云团下,树林不停地叫喊。3树林的右翼,两棵连接在一起的山毛榉的枝叶形成一座阴暗的拱门。拱门下面有一块空地,那里异常平静,像一个明晃晃的小湖。从这里看得不完全清楚,因为中间被邻居家的墙头苫盖物隔断了。那个墙头不高,顶上覆盖着冰冷的绿玫瑰。玫瑰有一些部位没有叶子,只长着许多疙瘩的枝干和交叉在一起的、竖着尖刺的长枝条。它有许多手臂、螯足、爪子和装备着尖刺的其他肢体: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庭院大概有四十平方米;地面是水泥的。在一个墙角上有一张黑

8、木小桌子,已经散架。在最里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垃圾桶。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它们封闭着空间,还是它们是它的门呢?在山毛榉构成的拱门下,光线已经深入进来。它那种被树枝的颤抖的影子包围着的稳定状态几乎是绝对的。看到它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更确切地说,是我的思绪收拢了。这种平静是阻止树木逃走、驱散天上的乌云的力量吗?是的,我已经知道,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无论把我们的感情寄予万物还是把我们的感觉和激情赋予它们,都是不合理的。把万物看做生活的向导、生活的学说不更合理吗?学会在激荡的旋风中保持平静,变得像在发疯摇动的树枝

9、中间保持稳定的光线那样透明,可以成为生活的一种日程表。但是空地已经不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湖,而是一个白热的、布满了极其纤细的阴影纹络的三角形。三角形难以察觉地摇动着,直到渐渐地产生一种明亮的沸腾现象,首先是在外部地区,然后是在火红的中心,力量愈来愈强大,仿佛所有的液体光线都变成了一种沸腾的、愈来愈黄的物质。天空愈来愈暗,那一片光线的空地也愈来愈亮、闪烁得愈厉害,几乎像一盏在动荡的黑暗中随时会熄灭的灯。树林依然挺立在那里,只是沐浴着另一种光辉。稳定总是暂时的,是一种既不稳又完美的平衡,它持续的时间只是一瞬间:只要光线一波动,一朵云一消失或者温度稍微发生变化,平静的契约就会被撕毁,就会爆发一系列变形。

10、每一次变形都是一个稳定的新时刻,接着又是一次新的变化和另一次异常的平衡。是的,什么也不固定:变化变成稳定,稳定是暂时的协议。高明不在于稳定也不在于变化,而在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永恒的来与往:高明之处在于瞬间性。这是中间站。但是我刚刚说到中间站,巫术就破灭了。中间站并非高明,而是简单的走向中间站消失了:中间站不过如此而已。 (选自20 世纪世界散文精选,有删节)10-段中,作者写动荡的树林、阴暗的天空、封闭的庭院,有什么作用?(2 分)答: 11文中第段说:“无论把我们的感情寄予万物还是把我们的感觉和激情赋予它们,都是不合理的。”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是合理的?(2 分)4答: 简析文中第段“树

11、林依然挺立在那里,只是沐浴着另一种光辉”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 分)答: 12第段中,由空地光线的稳定与变化,作者悟出了什么?(4 分)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 2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8 题。 (共 1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12、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会集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数落 D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众

13、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国事遂不可收拾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归而求救国之策 而余不得归矣 D贾余庆献谄于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理应自杀,但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说明他既有忠君爱国之心,又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2 分)(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2 分)18.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3 分)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920 题。 (共 5 分)虞美人梳楼将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