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42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武汉二中、麻城一中武汉二中、麻城一中 2014-2015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 一 3 题。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 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 “善计者不用筹策” , 孙子 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 “筹” 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 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 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

2、料看,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 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 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 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 算盘” ,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 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 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 ,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 现。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

3、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 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 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 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 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 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 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

4、 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元世祖忽必 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这样精确的计 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 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 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 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

5、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 个最伟大发明” , 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 。中国珠算心算 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文化内涵。 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 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 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2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有删改) 1下面

6、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3 分) ( ) A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 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 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 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

7、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筹算是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 孙子 管子等著作中 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 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 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 着计算器、计算机的

8、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 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入选大西洋月刊 “50 个 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 其计算功能

9、,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 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蔚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 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 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 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 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

10、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 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 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 东捻走潍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 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潍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 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3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 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 让,而上独

11、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 少保。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 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 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 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 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 (节选自

12、清史稿 ,有删改) 注捻:即“捻军” ,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褫:剥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诎:穷尽,匮乏 B坐法再干议干:干预,干涉 C宝桢会军蹙之蹙:逼迫,逼近 D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著:登录、登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

13、官启王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6.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保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欠的饷银无法偿付, 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 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 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

14、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 D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 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经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来称赞。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5 分)(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4清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

15、犁。 注错误!链接无效。“湘东驿”即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是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 于江西萍乡东部。丝缫:蚕丝。缫,煮茧抽丝。 8.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9.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的两句来表达对过 去已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的情感。 (2)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在 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故乡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一张断腿板桌,几条板凳,一块惊堂木,一把折扇,一个收钱用 的小筐箩,便是他的一切。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干净的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 但是很清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