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940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瑞安中学 201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44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 18 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旌旗(jng) 积淀(dng) 抛锚(mo) 言简意赅(gi)B. 媲美(p) 潜伏(qin) 载体(zi) 冠冕堂皇(gun)C. 自诩(y) 间或(jin) 氛围(fn) 山隐水迢(tio)D. 拮据(j) 杜撰(zhun) 负疚(ji) 惴惴不安(zhu)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大

2、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儒慕之情。B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C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来访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参观北师大二附中,两人根据礼上往来的礼节,写书法互赠。D2014 年 3 月,湛江市公安局在雷州破获一宗非法猎捕、杀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缴获刚被宰杀的老虎一只、虎制品若干。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

3、人在境外消费 达 72 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食品是人们生活 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2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体职工都 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打动。A累积 必需 为而 B累计 必需 为所C累积 必须 为所 D累计 必须 为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B.央视春晚借用网络语言只是借来皮毛,离其精神实质实在太远,实际上沦落到了邯郸学步的境地。C.我们要善于正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

4、,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把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讳疾忌医。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有效控制车辆数量,防止堵车现象频繁发生,治理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津实施无偿摇号与有偿竞价相结合的汽车限牌。B学校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后计划设置“走廊图书馆” ,为学生课余提供随时浏览信息的机会和查询资料的效率。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D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

5、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而我们今天讲的这“屈原” ,乃是一个“人文事实” 。不管历史上实际上也就是在楚怀王楚顷襄王时代这个人物是谁,或根本不存在这个人, 也就是说,随着历史的发展, “这个人”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他的“抽象”意义越来越丰富,而成3了一个无可否认的“人文事实” 。 自那时起,我们民族的记忆中就有了“这个人” ,并且“这个人”还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施加了他的影响,但至少从汉代贾谊、刘安开始,这“屈原”两个字就已作为一个“人文”符号而存在,并在不久得到了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认可,并为之作传。而这些东西是抽象的,也就是说,他们感兴趣的就是

6、这些“抽象”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那个已经消亡的肉体。在贾谊、刘安和司马迁那里, “屈原”代表的是一种命运,一种精神,一种品性,这些东西让他们起了共鸣。A. B. C. D.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C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D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8.假如你在下列不同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A. 同学请你帮忙出黑板报,你说:“马上要考试了,没空!”B. 你在教室拖地,碰到同学的鞋子

7、,你说:“对不起,没有弄脏吧?”C. 同学要求你为某事保密,你说:“我向来一言九鼎,你放心!” D. 班主任请你主持元旦文艺晚会,你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坐须臾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璧有瑕,请指示王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 B.既东封郑C.其疾病而死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

8、母会怎么讲我呢! 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惋惜这座坟墓只有这座墓碑,就为它写了这篇碑记,也用来说明死生具有重大的4意义,一个普通百姓的意义甚至比一个国家还要重大。C.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 。这是记录

9、春秋历史的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B.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作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 呐喊 彷徨等。C.听听那冷雨不仅从多感官角度写雨,展示丰富又奇特的感觉世界,并且使用大量叠音词写雨,使雨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得雨态表现得更形象。D.高尔斯华绥,英国作家,作品有福尔赛世家等。其短篇小说品质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也借格拉斯的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13.下列对离骚 (节选)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

10、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A.从语言上看,楚辞所用多为楚语楚声,楚地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其中“兮”字作为虚词叹词成为楚辞的鲜明标志之一。 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己修养的品行。C.“汩余若将不及兮”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5活态度,也引出了下文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D.最后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也喻指君王。 “乘骐骥”指希望自己能重返朝廷,乘骏马驰骋在楚国的土地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6 题

11、。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

12、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上指:向上直立(竖起)。 C.刑人如恐不胜 胜:超过 D.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项王按剑而跽

13、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C.今日之事何如 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樊哙闯入营帐后言行合情合理,表现了他粗中 有细的一面。B.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项羽不但不怒,反而盛赞和赏赐他,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C.“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樊哙咄咄逼人、凛然无畏的形象通过夸张、漫6画的手法刻画出来。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在项刘斗争的精彩片段中用这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刘邦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8

14、题。书刊时代造就了阅读者线性的思维模式,人们可以沉浸到一本书中,按照书本的页码和文字顺序,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而到了网络时代,“即时性”高于一切,传统阅读演变成“快餐式”阅读。正如发生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所说:“我们不仅由阅读的内容决定,而且由阅读的方式决定。”“鼠标轻松点,内容蜂拥至”,猎奇心理下的点击过程很难有深入思考,“点击文化”下的非线性思考,形成以某条信息为起点向外延伸分散型的思维结构,培养出网民一心二用乃至多用的思维习惯,很多人在上网的时候同时打开多个浏览器窗口,在不同的网络窗口中搜索信息。网络文化的高度综合性,打破了图片和文字的桎梏。形象化倾向诱导人们用“看”去了解世界,

15、而排斥“想”。“速食”文化下的产物,大都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形式出现,而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内容翻译者”,缺少了对问题的反思过程,长久发展只会弱化人的思维能力。“人们通过网络了解非常多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结果所了解的东西迅即成为过眼云烟。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生活也更加碎片化,思维方式更加感性,理性思维能力下降,对个人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某种不利影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对此表示担忧。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认为,“(网络时代,在)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从网上获取一切所需要的信息,这甚至变成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来源,症状比较严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