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792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2答选择题时,请在规定表格内正确规范书写。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答题无效。第一卷(共 6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从乐器的角度看,一把好的琵琶,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 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回答不上

2、 来,可以用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 珠落玉盘” 。然而, “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 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两个重要 特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 ,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 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 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 石” ,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

3、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 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 “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 美学品质” ,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 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 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 。例如,用 “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 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

4、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 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 “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 美” 。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 就是行话所说的:“尖”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 ,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 ,指 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 ,指发音清脆;“爆” ,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 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

5、,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 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 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 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 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21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 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

6、陷。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2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 、更“脆” ,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3在作者看来,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是好呢?(3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19 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 ,原 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8、,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足:脚步快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活 D.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雕刻 5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3 分) 青,取之于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何厌之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冰,水为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 B. C. D. 6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3、4 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

9、,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 “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 学好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 靠专心致志。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翻译: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0、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 765 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8本诗颔联描写了怎样一种意境。 (4 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6 题) (6 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 )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 (李白蜀道难 ) (3)寒衣处处催刀尺,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4)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5)画图省识春风面,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 (6)此情可待成追忆,_。 (李商隐锦瑟) (7)遥知兄弟登高处,_。 (王维九月九

11、日忆山东兄弟 ) (8)_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 三、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 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 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 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 S 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 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

12、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 S 门,忽而车把上带着 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 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 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 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 “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 臂膊立定,问伊说:4“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

13、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 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 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 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 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 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 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

14、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 “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 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 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 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 望。 一九二年七月。 11请列举出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一部散文诗集、一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 (6 分)12为什么“我没有思索的要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6 分)13试分析文中车夫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 (6 分)14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