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786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校区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有人说到“经” ,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 ,而提起“中国经典” ,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 “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 ,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2、,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 资治通鉴 、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 ,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

3、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 “照办不走样”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4、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2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 。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 “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

5、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 ,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着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作。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

6、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

7、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3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周节妇传宋濂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 、孝经 、 列女传 ,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

8、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

9、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选自宋濂散文选 ,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夫婴疾甚 婴:缠绕B节妇以兄公早殁 殁:死C市诗书,教诸子 市:集市4D羞服与诸子同 羞:食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

10、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 )(3 分)A育宗显如子 不暂出户限B含食哺诸儿 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C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剪鬓发示之D及长,遣从名师游 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

11、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 (4 分)(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6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89 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 分) 9.本诗最后两句

12、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510 (1)复为慷慨羽声,_ ,_ 。 荆轲刺秦王(2)真的猛士,_ ,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3)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这一理趣的诗句是:_ ,_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大师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著名文学家。被西方社会誉为除孔夫子外,最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他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大师。林语堂说:“我从未有写过一行讨当局喜欢或是求当局爱慕 的文章,我也从来没说过讨哪个人喜欢的话;连那个想法

13、也压根儿没有。 ”1925 年底, “首都革命”爆发,林语堂和群众一起,拿着棍子、石头等简单防御工具,与警察展开了肉搏战。他早年苦练的棒球技术发挥了威力,他投起石头来,又准又狠。围观的群众不断叫好,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弹药” 。搏斗中,他的眉头被击中,鲜血直往外冒,周围的人劝他回家休息,他坚决不肯。妻子看见林语堂满身是血地回来了,很是心疼,她不许他再上街。可一不留神,林语堂又偷偷地带了一袋石头出门了。林语堂在美国留学期间受过胡适的资助。后来胡适任民权同盟北平分会的会长,撰文反对“释放一切政治犯”的主张。林语堂认为他违背了民权同盟的章程,不顾与胡适的私人交情,坚决赞成将他开除出会。林语堂的介直感

14、动了陈友仁,1927 年他邀请林语堂到汉口的革命政府担任外交部秘书长,地位仅次于陈友仁这个部长,但半年后林语堂即离开了武汉。这六个月,是林语堂一生中唯一的官场生涯。他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林语堂说吃植物的不能和吃肉食的在一起共事,于是决定辞官。林语堂说:“我是农家的儿子,在山里长大,我心思和偏好都简朴。童年时与自然接近,足为我一生智识与道德上的后盾,使我鄙视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的势利。 ”林语堂是中外闻名的学者,但他的天性中却充满了真稚。林语堂曾一度心血来潮研制中文打字机,结果没弄成,几乎倾家荡产,只好寄居在

15、朋友家中。妻子非常担忧,每天都重复说:“我们没钱了,我们欠人家钱。 ”林语堂天性乐观,他说:“我像一个皮球,你把我压在深水里,我还是会浮到水面。你别担心,我写过了不少东西,这支邋遢的笔还可以赚两个钱。 ”在上海居住时,幼女林相如七岁生日那天,林语堂一早起来就跑到厨房,用糖霜在蛋6糕上写上女儿的名字,高兴地像个小孩子。大家唱“生日快乐”时,他为女儿们甜美的歌声感动不已,流下泪来,他不停地亲着相如,并送给她一元钱,林语堂一家常年在国外生活,但他一直教三个女儿学习中文,亲自为她们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一次,林为女儿们讲授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声情并茂地讲述着

16、诗中的故事,哭得涕泗横流,将书都打湿了。和女儿们一起读红楼梦 ,有时他也哭得眼泪汪汪的。曾跟随林语堂编撰英汉词典的马骥伸说:“他从不矫饰,极少挑剔;对一切新鲜的人、事、物都充满了纯真的好奇,但大都浅尝辄止,并不耽溺。 ”林语堂生活上不拘小节,在宴席上,他弄不清自己的酒杯和邻人的酒杯。经常喝错,看上去常常糊里糊涂。有一次,他和夫人应邀去一个美国朋友家中吃饭,结果弄错了日子,提前一个星期去了,二人知道弄错后还傻傻地一直坐在朋友家的客厅里,朋友的夫人只好马上准备饭食,胡乱给他们做了点吃的。第一个将英文单词“humour”译成中文的是王国维,翻译为“欧穆亚” ,此后,“humour”出现多种译法,林语堂译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