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758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安徽省黄山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黄山市安徽省黄山市 2014-20152014-2015 学年高一下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期期中考试八校联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共 6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活跃的、有代表性的政治哲学学派。它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通过引导生态运动缓解西方以及全球的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和生产逻辑,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反生态的一面。“双重驱动”对生态带来不可避

2、免的恶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无限追逐和攫取,不仅体现在对劳动者的压榨上,而且体现在对外部资源的掠夺中,后者成为其巨额利润的新来源。它们的这一举动,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向选民许下诸多美好的政治“诺言” ,这就需要维持社会的高福利以收买民心;而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始终如一,经济利益驱动其使用新科技手段和非正义的社会结构束缚劳动者。利润最大化需求同创造高福利的政治合法性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只有加强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掠夺和世界经济的垄断,创造大量的额外物质财富,才能缓和这一矛盾。而对外

3、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必将导致对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爆发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戴维佩珀就此指出:膨胀、萧条、供需不平衡、环境退化等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技术理性造成人的异化并加剧生态的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巨大提升,但同时增强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控制能力。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组织模式化,使得技术理性渗透到人类行为方式的各个方面。技术和资本原本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中介,如今却变成目的;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人们在不断膨胀的欲望中自我异化,以机械化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无止境的消耗与破坏。正如马克思

4、曾指出的,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2资源重新配置凸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由本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缓解了本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在更大范围加剧了生态危机。它们将生态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资源结构扩散到全世界,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起发达国家消耗资源带来的后果和责任。

5、在剪刀差的作用下,生态危机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重新聚集,全球的贫富差距必然进一步增大。在世界环境气候峰会上,西方发达国家反复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进行指责,殊不知,它们正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选自 人民日报 ( 2015 年 03 月 16 日) (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B通过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生产逻辑,揭示资本主义反生态的一面。C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派具有活跃的、有代表性的特点。D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引导生态运动缓解西方以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6、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无限追逐和攫取成为巨额利润的新来源。B技术理性渗透到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从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组织模式化。C对外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创造了大量的额外物质财富,避免了危机。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加剧了生态危机。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对生态带来不可避免的恶果。B对外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爆发生态危机。C人们在膨胀的欲望中自我异化,以机械化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消耗与破坏。D西方发达国家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7、承担起资源消耗所带来的后果和责任。二、古诗文阅读(3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完成 4-7 题。(19 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3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

8、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

9、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河为池 因:趁机B.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 像影子一样C.度长絜大 絜:测量D.将数百之众 将:率领5.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聚之咸阳,销锋镝 蚓无爪牙之利B.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以乱易整,不武D.而迁徙之徒也 蟹六跪而二螯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中国之后,国力空前强盛。在政治上

10、、文化上、刑法上、防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愚民、弱民、防民之策,秦王朝从此由攻势转为守势、B作者肯定了秦始皇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的功业,但也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C. 陈涉起义,天下响应,这也是针对“仁义不施”写的,而秦朝的灭亡也是山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事的结果。4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汉文帝施行仁义以安民。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 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 分)(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3 分)(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分)阅读下面这

11、首诗歌,完成 8-9 题。 (8 分)春日登楼遇雨杜荀鹤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注释】杜荀鹤:唐朝诗人,池州石埭人。8.诗人在颔联和颈联写景时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4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选作一题) (6 分)甲、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5乙、李白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 , , 。孟子认为要使“民加多”需要“教民”的句子: , , 。三、 (24 分)阅读下面的

12、文字,完成 11-14 题。失落在水中的秘密洛卡里埃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的游戏,而父亲对此却几乎一窍不通,他觉得我不会再有兴趣听他讲述他在离家远走的漫长日子里遇到的奇事。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对我说:“该给你看一样东西了。 ”他叫我跟他走。我走在他后面,一语不发,这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他在田野里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面停下来。“这叫桤木。 ”他说。“我知道。 ”“你要学会挑选。 ”父亲指出。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你要挑一根好的、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 ”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父亲打开折叠小

13、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子,那枝子呈完美的 Y 字形。“你看, ”父亲说, “这枝子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 ”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 Y 形枝的两叉,那枝叉比铅笔还细。“闭上眼睛, ”父亲命令道, “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枝子在动!”我惊讶地喊道。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攥住,别动!”“枝子在扭动, ”我又说一遍, “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睁开眼。 ”父亲命令。6我猛地一惊,好像从梦中被他唤醒。“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就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淡水

14、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做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 ”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 。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着他闭着眼睛,紧握桤木枝的两叉,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清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书,而可怜的父亲此时已长眠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

15、的影片。正是从乡亲们那里,我悄悄地搜集到那么多的写作素材。我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了毕生精力为子女准备下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去和你父亲很熟呢。 ”“噢!我知道。村里的人都互相熟识谁也不觉得是外人。 ”“你知道你脚下是什么吗?”“是地狱吧?”我笑着问。“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起初不肯来;我知道他是厌烦我,因为我先请了专家而没请他。最后他还是来了。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的。 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污染过的净水。 ”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 ”农场主说,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