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756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内蒙古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头一中包头一中 201420142015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1-3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分。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 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 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 道,

2、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 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 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 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 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 ,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 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 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 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

3、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 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 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 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 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 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

4、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 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 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 粹性” ,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 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 ,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

5、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2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 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

6、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 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 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7、。光远乃募官 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 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 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 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 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 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 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 帝还,改礼部尚书

8、、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 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 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 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 罪,拜太子少保。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 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 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 还。复

9、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 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 (有删改)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休祠房,椎牛呼饮 椎:椎打 B. 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 C. 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 峙:对立 D. 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5.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 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

10、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 震/出开远门 C.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 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3震/出开远门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 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 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

11、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 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 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5 分) (2)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010 分)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 89 9 题。题。 (1010 分)分) 秋斋独宿 和

12、韦苏州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6 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三)名句名篇默写 (7 7 分)分)1010、默写、默写(7(7 分分) ) (每空一分)(每空一分)(1)大学之道, ,在亲民, 。 (2) ,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 ,审问之,慎思之, ,笃

13、行之。 (4)有弗问, ,弗措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4 4)题。)题。 (2525 分)分) 加尔各答的天使 1997 年 9 月 10 日,印度的加尔各答。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逝者的遗体被 12 个 印度人高高地抬起来,所有在场的人全部下跪,包括印度总理。当逝者的遗体抬过大街时, 两边大楼上的人全部下楼来,没有人觉得有资格比她站得更高。 这是印度各界人士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吊唁者在为被称为“加尔各答的天使的特蕾莎 修女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

14、泪。 1910 年,特蕾莎修女出生在南斯拉夫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12 岁时,善良博爱的天 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并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她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就意识到 我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帮助穷人。 ”15 岁时,与姐姐一起来到印度接受传教士的训练。18 岁时,她来到了被尼赫鲁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 从 1929 年到 1946 年,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一所女子学校任教,事业虽然神圣, 但学校里的女孩几乎都是出生于印度的上层社会。这个优越的环境与更加广大、更加真实4的印度无关。1948 年,她用仅有的一点积蓄,创办了一所露天学校,专门收留失学的流浪 儿童。1950 年,她创办了印度爱

15、德修女会,并为它制 订了教规,凡教会成员都要定下 “贫困、贞洁和服从”的誓约。她解释说:“要爱穷人,了解穷人,我们自己必须是穷人。” 1952 年,她在加尔各答的一座寺庙旁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 ,让那些垂死的贫民 在弥留之际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这一举动惹恼了寺庙的和尚,他们扬言要杀死这些垂死 者。特蕾莎修女用身体挡住大门,大声地说:“你们要杀就杀死我吧。让这些垂死的人平 静而尊严地死去吧。 ”说着,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她无所畏惧的气概震慑了闹事者,和尚 们没趣地走了。到 80 年代末,大约 3 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而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度过最后 的日子。当有人问“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很吃惊,因为这样的提 问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特蕾莎修女到处奔走呼号,并将教皇保罗六世访问印度期间赠给她的一部高级轿车卖 掉,成立了加尔各答唯一的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始大量收留麻风病人。在贝鲁特的战区, 在埃塞俄比亚的饥民区、在非洲爱滋病蔓延区都留下了她衰弱而坚定的身影。她甚至只身 到科索沃交战区解救被围的妇女儿童,交战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进入战区,立即停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