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66046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二轮育种专题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 作 物 育 种宿迁中学 陈宏冬基因重组 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一)杂交育种一、常用育种方法杂交 自交 筛选出符合 要求的表现型,连续自交直至不 发生性状分离为止。(1)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2)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育种周期长。2、方法:1、原理:3、优点:4、缺点:5、举例:矮杆抗锈病小麦(二)诱变育种2、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 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1、原理:基因突变 3、优点: 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4、缺点: 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 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5、举例:“黑农五号”

2、大豆(三)多倍体育种2、方法: 低温处理或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1、原理: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染色体变异3、优点:器官比较大,营养物质的含量提高4、缺点: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四)单倍体育种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诱 导染色体加倍正常植株 (纯合,自交后代不发生形状分离)2、方法:3、优点:花药(花粉)1、原理:染色体变异4、缺点: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技术复杂, 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5、举例: 单育1号烟草(五)基因工程育种1、原理:2、方法:基因重组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4、缺点:5、举例:目的性强,可定

3、向改变生物性状技术复杂;存在安全性问题抗虫棉(六)植物体细胞杂交1、原理: 染色体变异2、方法:(1)去除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2)诱导原生质体间融合。(3)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 。(4)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细胞得到杂种植株 。3、优点: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4、缺点:5、举例:技术难度大白菜甘蓝问题:在上述六种育种方法中,1、哪些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哪些育种方法需要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1、(06 江苏)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 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 ,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 人们

4、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2)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 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 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 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1)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 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 异类型可能属于 、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 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二、高考试题2、(06天津)甲种植物高产,乙种植物耐盐,通过细 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 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1)A是 酶,B是 ,C是 性

5、状的幼芽。 (2)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而高度不育,则可用 (试剂)处理幼芽,以 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3、(07江苏) 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 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 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 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 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 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 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 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 。将目的基因与 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 酶和DNA连接酶。在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而作为 运载体必

6、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应具有 以 便进行筛选。(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 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 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 再 包裹合适的 等。4、(07山东)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 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 的占 。 (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原因是 。 (4)通过矮杆抗病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