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021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安徽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安庆一中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选题,共有一、单选题,共有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2、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4.“哲学要是不跟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 东西。 ”这话表明 A.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是研究某个特定领域的,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指导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5.恩格斯指出: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 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 发展实践。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 4A B C D 1 2 3 2 3 4 1 3 4

4、1 2 4 7.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 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世界的本质 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2A. B. C. D.8.“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说明的 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 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这两个观点都 A.

5、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 B.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0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 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 体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1.、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

6、而上学的分歧 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12女书是在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人类发明使用文字主要体现了 A.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 B.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物质决定意识 13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 95 号的镅开始,后续的 20 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 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经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14.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激励和带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7、国 梦而不懈奋斗。 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 B C D 15.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 、 “象外之象” 、 “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 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 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性 16、 “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不

8、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3A B C D 17、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 成竹”主要出自于 A 画家的创作灵感 B 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 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 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18、 “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19、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 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9、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 “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 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1、 “人定胜天”思想 A 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 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 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 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2.“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 , “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 功”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

10、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3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句话表明 A 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这种认识又总在扩展、加深。 B 有的事物人们能够认识,有的事物人们不能认识。 C 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靠先天的聪明 D 有的人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有些人永远不能 24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 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 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 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25.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以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让观众的感官 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和震撼,被观

11、众评为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 千手观音的成功说 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B、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D、精神状态决定着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27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 4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28.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 进步

12、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这说明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2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 3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4A B C D 1 3 4 2 3 4 1 2 4 1 2 3 29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A 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 科学理论对于

13、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30、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二二. .问答题问答题 ( (共计共计 4040 分分) ) 31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根据你所学的哲学理论,完成下列 各项的填空以便加深你对哲学的理解,更好的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 分) 第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第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第三、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