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6013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2015-2016 学年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卷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近年来,涌现出土豪、中国大妈、“APEC 蓝“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表达出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首次将“文

2、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 B C D3、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 2015 年 7 月,我国智能手机用户突破 7 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 B、 C、 D、4、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

3、德丰碑,50 年来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一次评选 20 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 雷锋日记榜上有名。这说明( )优秀文化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5、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2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 B、 C

4、、 D、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舌尖上的中国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 B. C. D.7、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

5、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D.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8、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9、2013 年 8 月,针

6、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适时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以实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310、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A. B. C. D.11、新民

7、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那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新中国建立至今,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体现出(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B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C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12、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1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 年 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 B C D 14、2014 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 10

9、.7 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4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15、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1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

10、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17、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广东各地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优秀家风对文化传承、子女成长、道德修养乃至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对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开展“好家风”主题

11、宣传实践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B “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必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C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开展“好家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18、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g):箭靶的中心) 。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 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 B C D19、 “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

12、万的观众。这意味着(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5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 B C. D. 20、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是很悲哀的。 ”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A.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21、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 A对落后文化必须予以改造或剔除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3、 D. 要提高文化辨别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2、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 ,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A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B先进文化必须是通俗的大众文化C先进文化总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D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23、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种自信源于(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A B C

14、D24、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C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D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25、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脍炙人6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