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54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第一私立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6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A B C D 2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 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苛政猛于虎也!” 。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在以下孟子的话中,说明其主张人性本善的是

2、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思诚者,人之道也 C以德服人 D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4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 载 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 B C D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 A.孟子学说 B.自己的判断 C.程朱理学 D.四书五经 6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

3、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从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 50%71%,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 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时的 “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

4、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0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2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11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籀文 D铭文1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现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13有人看了古代一幅著名绘画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 这幅画是 A送子天王图 B清明上河

5、图 C货郎图 D五子夺莲图 14观察右面的“文征明印” ,其字体是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草书 15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16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反映 的是作者 A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B忧国忧民情怀 C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报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4040 分)分)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 2 小题,共 40 分)321阅读下列

6、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以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 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2 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2)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 2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2)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简要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42013-14 下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