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165949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_政府与生产(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政府与生产讨论政府是否应介入生产以及用什么方式进行生产 一、导论 (一)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二)怎样才是好的生产者?1 二、生产中的市场缺陷及政府治理的方 式 (一)生产中的市场缺陷1表现形式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成本生产的盲目性2后果: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2 (二) 政府治理的方式1税收补贴 2公共管制(1)价格管制(2)质量管制 (3)信息管制 3公共生产 (三)政策的选择3 二、垄断与自然垄断 (一) 垄断的效率损失1. 短期的垄断均衡与效率损失P1P*P MC QQ* Q1 4垄断的损失PmPcQmQcMC=AC经济租 哈伯格三角形MRDQP5最早对垄断的福利损失进行衡量的

2、学者是芝加哥大学的哈 伯格(Harberger,1954),其从传统的福利净损失( deadweight loss)出发,在假设所有行业的需求弹性为1的 前提下,对美国1924-1928年的数据进行了估算,发现垄 断所产生福利损失只占国民收入的0.1%。由于其结论与一 般经济学者所想象相差太远,从而激发了更多学者对垄断 福利损失估算的兴趣,陆续利用不同期间与不同国家的资 料,和采用不同的衡量方法进行研究。就福利净损失占国 民收入或公司生产值的比例来看,其结论并不一致。如谢 泼德(1970)的结论是垄断的福利净损失占到国民收入的 2-3%,而谢勒(Scherer,1971)对哈伯格的数据进行修

3、正,重新计算为国民收入的1.05%,占国民收入比例最高 的是7.53%,这是Olson和Bumpass(1983)的研究结论, 而最低的为0.02%,是Bell(1969)的研究结论。 6针对哈伯格对垄断的福利损失估算过低的结论,不 少经济学家如图洛克、波斯纳等认为,垄断的福利 损失不仅仅包括所谓的“哈伯格”三角形,还应将“ 图洛克”长方形考虑进去。也就是说部分或全部垄 断利润会激励厂商动用真实资源以成为垄断者,那 么它也代表了社会的一种效率损失,因为这些资源 本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生产性的地方。波斯纳(1975 )在假设所有垄断利润都浪费在寻租行为的前提下 ,对哈伯格的样本进行重新估算,其发现产

4、业的垄 断利润占GNP的比例为3.3%,再加上原有估计的 0.1%,垄断所形成的社会成本为GNP的3.4%。 7 2. 长期的垄断均衡与生产成本 均衡点在LAC最低点的左边,成本高P D MC SAC LAC Q 8 (二) 垄断的诊断1从哪些方面判断是否出现了垄断?替代品潜在竞争者流动性障碍超额利润的长期存在9 2垄断的程度: 一种衡量方法: 垄断程度指数 Ind = Xi X 市场份额i 第i个企业X Ind独家 100 10000两家 50 50 5000两家 80 20 6800四家 25 25 25 25 250010 (三) 垄断的治理药方一:征流转税药方二:对垄断者征收所得税 (

5、 超额利润税)药方三:补贴药方四:公共管制(政府定价)A、 信息问题B、 管制者可能以权谋私C、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11 药方五:反垄断立法 办法一:规定单个企业的市场规模(份额) 办法二:反对私下的勾结、串谋。反垄断的困难:立法上:执法上: 12 药方六:自然垄断的治理: 一个特殊的例外MC AC D一般竞争行业 DMR MC AC 自然垄断行业 对策1:分割 对策2:公共定价13 药方七:公共生产 哪些领域的生产政府可介入?目前官方的说法如下:(1)有关国家安全(2)有关国计民生 (3)自然垄断 (4)公共产品 总结:针对垄断,一般采取反垄断 措施;在特殊领域(自然垄断), 采取公共

6、定价。14我国公用事业取消垄断势在必行在消费者对一些垄断性公用事业的价格和服务的阵阵批评声中,民航的“ 三国演义”、电信的一分为四、铁路的网运分离等等。说明改革已经触及 到难度最大、影响力深远的关键部门。 对这些领域的改革,首先,要实行政企分开。长期以来,垄断性较强的 公用事业,大都政企一家或“明分暗不分”,这是许多产品和服务难以改 善、运作难以顺应市场规律的根本原因。要想让这些领域走向市场,必 须果断地实行政企分开,必须坚决地割断主管部门与产业间的直接利益 关系。 其次,要打破“一花独放”的垄断局面。从世界发展潮流看,垄断 性公用事业走向“分治”、走向多家经营,走向对民间投资开放是大势所 趋

7、,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能实行竞争的领域如铁路、电力、电信等,多家 竞争的局面早已形成。因此,降低市场准入程度,以竞争促发展,以竞 争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效率是各产业的必然选择。第三,由于垄断性 行业特别是公用事业的特殊性,还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包括政企 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企业的商业利益又 不损害公众利益,既要取得行业的经济效益又不损害社会效益,是公用 事业企业改革的一大难点。因此,在体制设计、盈利目标安排上,对此 要有周全的考虑。同时,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行之有 效的听证会制度,对企业的成本、营销、价格进行有力的监控。15我国电信改革大事记1988年,

8、中国国家体改委提出中国电信改革方案,准备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邮电部向社会开放部分电信业务,包括无线寻呼 等9种,而基本电信业务电话业务尚未开放。 1994年1月,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7月,中国联通公司成立。 1998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成立。成立4年的中国联通公司虽然在寻呼、移 动通讯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但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双寡头竞争所需的10%的 市场份额。 1999年2月11日,在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通过了宽带IP网项目。3天后,国务 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移动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卫通2000年 前后相继挂牌。 1999年3月1日,中国信

9、息产业部对现行邮电资费进行调整。 1999年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4月27日,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 信、中国联通和吉通公司进行IP网络电话业务试验。 2000年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 。 2000年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电信运 营企业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国务院批准再次对电信资费进行结 构性调整 。16我国电信改革大事记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最终南北分拆方案确定,新 中国电信集团及中国网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6月,依据国务院36号令,吉通并入网通集团。 2003年11月,网通国际公司挂牌,

10、2004年1月9日,网 通北方公司成立,1月15日,网通南方挂牌,网通重组 加速。 2004年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 ,联 通开始退出寻呼业。 2004年1月29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更 名为“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运 作。17 三、信息不对称 (一) 信息不对称的效率损失 S 消费者以为的边际效用 实际的边际效用 Q Q1 Q* P 18不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信息:对接受者有价值的东西。 不完全信息:一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 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 要发生的任何事情;二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获取信息

11、是要支付成本的,如果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人们就会放弃 信息的搜集和拥有。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信息的占有量是不相同的,通常 人们对自身相关信息的占有量多于他人,这样在交易过程中 ,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会处于劣势。比如,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某项保险业务的风险,贷款 人比银行更清楚自己的偿还能力,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比普 通散户更清楚公司的赢利状况,经理比董事们更清楚自己的 努力程度。19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 v 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 不利后果的交易对象,往往最积极寻找交易并有可能 被选中。它会导致一些市场的消失,以致市场经济不 再充分有效

12、。 v 道德风险:是一种事后行为,指交易达成后,交易的 一方(通常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倾向于从事交易 另一方并不希望发生的高风险活动,从而可能给交易 的另一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解决办法:机制设计(最优激励合同、锦标制度、 效率工资、团队理论等) 参考: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 海三联书店,1997年。20(二)市场化的解决办法1商家自律2行业协会 (三)公共管制1管制的程度: (1)信息管制(2)质量管制(3)资格管制2管制的执行资格管制经由政府进行信息管制、质量管制可由民间去做。 21 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研究信息经济学 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劳夫、斯彭斯、斯蒂格 利

13、茨。 阿克劳夫是最早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学者之一(旧 车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1970年); 斯彭斯提出了拥有信息优势的市场参与者应该并且 能够做的事情;斯蒂格利茨则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 场参与者出发,研究了这一类群体的对策。 案例:假货为什么能横行?保险条款为什么复杂? 上市公司信息为什么必须强制公布?22四、外部成本 (一) 外部成本的效率损失 效率损失 Q Q1 Q* MC1 MC2 P MC1 : 内部成本 MC2 : 内部+外部成本 23(二) 市场化的解决办法: 科斯定理(三) 政府干预的方式 1. 庇古税 S+T S Q Q1 Q* P (T = 外部成本 ) 2数量管制3比较 24 五、生产者的盲目性 (一) 生产者盲目性的效率损失(二)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1马克思的设想2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能否解决盲目性问题? 25(三) 市场竞争中的公共生产1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能否解决盲目性问 题? 2公共生产影响效率的特殊因素(1)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结论: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 弱化:自己管自己不行。 26(2)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大规模的公共生产为垄断提供了天然的 条件。(3)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结论:政府切勿轻易介入生产领域。 讨论: 公共生产的适当范围?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