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49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 2016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2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

2、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4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5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

3、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6.20 世纪 20 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 1 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2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 年 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 年 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

4、0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7.毛泽东评价孙中山:“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

5、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9.在经历了 2008 年令人兴奋的北京奥运会和 2009 年令人敬畏的国庆 60 年阅兵后,世博会完成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三连胜” ,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见证。以下对这两个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分别代表着南北不同的文化类型,都是我国著名的古都B20 世纪 30 年代两地人民共同谱写了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权利的英雄赞歌C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两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

6、焕然一新D20 世纪 80 年代两个城市对外开放,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利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310.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 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1.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 20 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

7、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A1937 年国共谈判 B1945 年重庆谈判 C1949 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12.“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 ,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8、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14.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15.乔纳森斯科特也持类似观点,他说:“用 17 世纪的话来说,它是一次( ) ,因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它最终恢复并挽救了一息尚存的伊丽莎白时期的教会和4国家制度。 ”( )A光荣革命 B工业

9、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革命1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在政治实践中率先体现这一主张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17.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 74 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

10、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18.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 、 “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19.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

11、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20.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 “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5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21.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

12、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22.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可能是( )工业 年份农业 轻工业(%

13、)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 年 B19531955 年 C19581960 年 D19791981 年24.1953 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25.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6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