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65944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及其它设备的连接关 系。拓扑结构隐去了网络的具体物理特性(如距 离、位置等)而抽象出节点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 。典型的拓扑结构有以下4种: (1)星型 (2)环型 (3)总线型 (4)树型1.1.1星型 星型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用单独的线路使中 央节点与其它站点相连,各站点间的通信都要通 过中央节点。如图1-1(a)所示。星型结构的优点 是增加站点容易,成本低;缺点是中央节点出故 障时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故可靠性较差。1.1.2环型 环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计算机相互联接而形成一 个环。实际上,参与连接的不是计算机本身而

2、是 环接口(一种数据收发设备,如图1-1(b)中的干 线耦合器),计算机连接环接口,环接口又逐段 连接起来而形成环。如图1-1(b)所示。1.1.3总线型 总线结构就是将各个节点(服务器、工作站等) 用一根总线(如同轴缆、双绞线、光纤等)连接 起来。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计算机都连接到 同一条公共传输介质(总线)上,计算机相对于 总线的位置关系是平等的,如图1-1(c)所示。1.1.4树型 树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计算机都连接它的父节点 (除根节点外)又都连接它的子节点(除叶节点 外),连接关系呈树状,如图1-1(d)所示。图1-1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1-2 混合拓扑1.2计算机网络分类 计算机

3、网络的分类标准很多,能够反映网络技术 本质的分类标准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布距离。按分 布距离的长短,我们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 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 互联网(Internet),网络类型的比较如表1-1所 示。表1-1 计算机网络类型比较表分布距离覆盖范围网络分类速度10米房间局域网4Mbps10Gbps100米建筑物1公里校 园10公里城 市城域网50Kbps 100Mbps100公里国 家广域网9.6Kbps45Mbps1000公里洲或洲际网间网9.6Kbps45Mbps1.2.1局域网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分布距离 最短,是最常见

4、的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分布 范围极小,一方面容易管理与配置,另一方面容 易构成简洁规整的拓扑结构,加上速度快,延迟 小的优点,使之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实现有限 区域内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典型有效的途径。局域 网典型的应用如教学科研单位的内部LAN、办公 室自动化OA网、校园网等。1.2.2广域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分布距离 远,网络本身往往不具备规则的拓扑结构。由于 速度慢,延迟大,入网站点无法参与网络管理, 所以,它要包含复杂的互联设备(如交换机、路 由器),互联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构成网状 结构(通信子网)。广域网中互联设备负责路由 等重要的管理工作,入网

5、站点只管收发数据。1.2.3城域网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 指标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它是一种新型的 物理网络技术,覆盖范围为中等规模区域(相当 于一座大城市)。城域网中包含有负责路由的交 换单元。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府等新应用 的推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计算机城 域网已经成为了实现城市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典型 有效的途径。城域网典型的应用城市电子政府、 园区网、Intranet等。1.2.4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不是一种具体的物理网络技术 ,它是将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及其子技术统一起 来的一种高层技术。 国际互联网

6、典型的应用如国际电子邮件E-mail、 WWW、国际语音/数据网集成、电子商务、远程 教育等。1.3网络体系结构 1.3.1体系结构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 。 层次结构就是按一定层次组合起来的某种结构。 层次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 结构的层次性,第二方面的含义是层次的结构性 。典型的层次结构如图1-3。图1-3计算机单机系统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结构是严格单向依赖的,由外向里。 外层的结构便于理解操作,但抽象、脱离细节; 里层的结构原始、不易操作,但比较具体。 1.3.2协议的含义 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简称,它 是指网络

7、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设备与网 络设备之间、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 换的规则。1.3.3 OSI/RM协议参考模型 1.3.3.1 OSI/RM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国际标准是ISO制定的“开 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该 模型将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问题 细分成七个更小、更易于设计实现的子问题,每 个子问题对应一个特定层次的结构。如图1-4所 示。 图1-4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1.3.3.2 OSI/RM模型的特点 上层隐藏紧下层的细节; 上层统一下层的差异

8、; 上层弥补紧下层的缺陷和不足,为高层提供更完 善的服务; 信宿第n层结构接收的内容与信源第n层(对等层 )发出的内容完全相同; 这四个特点已经成为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的 原则。1.3.3.3 OSI/RM中的数据通信 不同主机系统的对等层是通过各自系统的较低层 发生联系的,对等层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物理通 路实现两者的通信,通信的实现是依赖上下层次 间的服务传递完成的。这种关系如图1-5所示。图1-5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数据单元的形 成及流动1.3.3.4高层网络与低层网络 OSI/RM中,通常将七层结构分成高层网络和低 层网络。应用层、表示层、对话层和传输层构成 高层网络, 网络层、数据

9、链路层和物理层构成 低层网络。1.3.3.5 OSI/RM 与其它标准的层次结构 的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各种不 同的网络系统。它们按照各自的应用需要提出了 不同的层次结构,如X.25标准、IEEE802标准等 。OSI/RM在制定时,参考了这些网络结构,所 以OSI/RM低层结构的标准与各种典型的网络系 统比较接近。同时OSI/RM又考虑到计算机网络 发展的需要,在其它标准没能涉及的高层结构方 面制定了较详细的规范。1.3.3.6 OSI/RM各层的含义及功能概述 1.应用层(Application) 2.表示层(Presentation) 3.对话层(Session)

10、4.传输层(Transport) 5.网络层(Network) 6.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7.物理层(Physical)1.3.4 TCP/IP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DOD)为 ARPANET广域网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和体系标 准。以TCP/IP 为基础的Internet成为了目前国际 上规模最大的互联网。TCP/IP已经成为目前最重 要的互联网络协议。TCP/IP是一族通信协议的代 名词,其中重要的协议族是传送控制协议(TCP) 和网际协议(IP)。1.3.4.1

11、 TCP/IP的层次结构 TCP/IP的层次结构如图1-6所示。图1-6 TCP/IP层次结构1.应用层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应用程序,比如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等。2.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即端到端)的通信。 其功能包括:(1)格式化信息流;(2)提供可靠传输。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 必须发回确认,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3)解决不同应用程序的识别问题。因为互 联网常常同时被多个应用程序访问,为区别它们 ,传输层在每一分组中增加识别信源和信宿应用 程序的信息。3.网际层 该层是网络互联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

12、 ,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的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 的路径,然后将数据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2)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 行路由。假如该数据报到达的就是信宿(本机),则去 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传输层报文)交给适当的传输协 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机,则转发该数据报。(3)处理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报 文、路由、流控、阻塞等问题。4.网络接口层 该层是TCP/IP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 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 IP数据报,提交给IP层。1.3.4.2 TCP/IP的重要协议 TCP/IP是

13、一个协议族,由多个子协议分层组成,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主要的协议。1.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ICMP) 在IP数据报传输系统中,IP网关(IP子网之间的 互联设备)完成路由和报文传输工作,无需信源 机的参与。系统一旦发生传输错误,IP协议本身 并没有一种内在的机制获取差错信息并进行相应 控制,为此,TCP/IP专门设计了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当中间网关发 现传输错误时,立即向信源机发送ICMP报文, 报告出错情况,以便信源机采取相应纠正措施。2.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 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

14、olution Protocol) 它们负责实现从网际地址(如IP地址) 到物理地址(如以太网网卡MAC地址) 和从物理地址到网际地址的映射。ARP 实现从网际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RARP实现从物理地址到网际地的映射。 上述三个协议属于IP协议子协议。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与TCP协议并 列于传输层的协议。一般情况下,UDP与TCP共 存在一个互联网中,TCP提供高可靠服务, UDP提供高效率服务。UDP直接建立在IP协议之 上,比TCP相对简单些,UDP的特点是效率高, 通信子网相当可靠时,UDP将提供高可靠性低成 本的服

15、务。 TCP/IP子协议如图1-7所示。图1-7 TCP/IP子协议1.3.4.3 TCP/IP的特点 TCP/IP模型通过IP层可以把众多低层网络的差异 统一起来,屏蔽了低层细节,向传输层提供统一 的IP数据报(如图1-8所示),进而向上层网络 提供多种服务,使得TCP/IP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 健壮性,这是TCP/IP之所以成为国际互联网主流 协议的根本原因。IP层的这一特性可以将TCP/IP 模型表示为“中间小两头大”的沙漏模型,如图1- 9所示。图1-8 IP数据报对物理网络帧的统一图1-9 TCP/IP的沙漏模型1.4 TCP/IP协议1.4.1 IP协议 1.4.1.1 IP地址及其

16、表示方法 1.IP地址的含义 所谓IP地址就是IP协议为标识主机所使用的地址 ,它是32位的无符号二进制数。 2.IP地址分类 IP地址分成为五类,即A类到E类,如图1-10所示 。图1-10 IP地址的五种类型3.IP地址的记法 我们常常将32bit的IP地址中的每8个比特用其等 效十进制数字表示,并且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一 个点。这就是点分十进制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 )。 例如:146.130.30.14.IP地址的范围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地址如教材中表1-2所示。 IP地址的可用范围如教材中表1-3所示。1.4.1.2划分IP子网 1.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2.子网掩码 划分子网要用到子网掩码,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含义如图1-11所示。图1-11子网掩码的意义3.IP地址丢失 多划分出一个子网号字段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 ,对于图1-11的例子,本来一个B类IP地址可容 纳65534个主机号。但划分出6bit长的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