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43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学年第二学期瑞安八校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今大道既隐,天 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政治权力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演化B此现象出现在商朝初年C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2、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3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 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其中“其弊”是指 A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B八股盛而六经微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身未离襁褓,业已被冠带4 “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

3、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5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 ” 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2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6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

4、,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7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8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 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君主集权加强 B皇权逐渐衰弱C内阁取

5、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9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不同集团和阶级的利益之争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 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

6、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1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 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3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2.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

7、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13蒋介石在 1938 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 。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A. B C D14在 1943 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结果

8、,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 ”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 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 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15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 ”与此材料相关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6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

9、主席 6 人中有 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4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7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 “第一次跃迁起点” 、 “为现代民主奠基” 、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 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

10、放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辛亥革命、 共同纲领 、 “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18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颁布中国第一部宪法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A. B.C. D.19.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了著名诗作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此诗最有可能创作于A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B

11、1987 年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时C1993 年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时D1997 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20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21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 ,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5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打扫干净屋子

12、再清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22有学者认为,1954 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依据的是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C. D.23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24. 2014 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 10 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

13、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25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二、问答题(合计 50 分,26 题 12 分,27 题 20 分,28 题 18 分)262012 年,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选项史实结论A“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14、出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和分歧C尼克松总统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6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 221 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在政治方面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6 分)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 ,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