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34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2014-20152014-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宗法制A B C D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 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2、 C汉 D唐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2其中涉及宋代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

3、说6右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C行中书省 D枢密院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三省长官 D明朝内阁大学士8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9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

4、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10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外来列强压迫1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3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军舰“巡查贸易”权12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

5、是A宁波 B温州 C杭州 D苏州13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 ”他所描述的场景发生于以下哪一时期? A抗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14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B C D15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

6、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16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4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7.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 (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 ) 。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1931 年 B1936 年 C1938 年 D1939 年18 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

7、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 5 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 500 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 38、50 和 25 篇。判断该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19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参政议政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列强入侵成为思想主流2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1911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

8、度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11919 年 5 月 5 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北京学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2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9、全国解放指日可待52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4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2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

10、民党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了新生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试卷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小题,第 26 题 21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 (2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 (4 分)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

11、”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 ,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6施及具体内容。 (11 分)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 (6 分)27(13 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2、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近代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请给材料一中的明信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3 分)材料二(2)近代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上述材料都是发生在北京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请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并阐述其历史意义。(4 分)7材料三(3)北京也见证中国外交舞台的纵横捭阖,风起云涌。材料三就是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外交事件,图 5 引发了中国的全面抗战,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图 5 至图 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变迁,依据

13、材料说明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分)28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 ,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 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 18401911 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6 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6 分)8(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4 分) 9衢州二中二一四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高一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