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912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昌黎第一中学高一假期第一次考试河北昌黎第一中学高一假期第一次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日期:2015.7.31命题人:张庆和第卷(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70 分)1.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

2、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 ,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4.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

3、“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 ,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A.民生建设 B.市政管理 C.危机管控 D.社区自治5.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 ,其后岁赋红(功)

4、与故等。工师2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者,籍书而上内史。 ”材料说明当时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7.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 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 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8.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 ,人

5、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 ,因此, “家业大饶”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9.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 “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10.“

6、仁眇(mi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11.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31

7、2.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 ,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3.在宋淳熙二年(1175 年)六月,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 )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

8、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1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15.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 ,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投票不应

9、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 B.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16.世界文明史说:“后来,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皇帝昏庸法律漏洞百出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十分困难 D.资产阶级要求以法治国17.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 ,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

10、传播18.1609 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 ,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 “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4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19.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 19 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

11、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2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1.在 1787 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

12、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避免少数人的暴政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实现“制衡的最大化”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23.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 ;“帝国元首任期终身” ;“帝国

13、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 ;“帝国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 ”由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A.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B.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C.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 D.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524.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 “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 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对这段话可理解为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1871 年是革命条

14、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25.“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这段话A.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C.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 D.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2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27.“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28.上海申报的一则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