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96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十二县(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材料选择题(每小题 2 分,25 小题,共 50 分) 。1、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 “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B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C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答案】C 【解析】考点:古代城市。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在古代城邦为政治中心。中国古代 城市

2、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军事中心的职能为主,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才逐渐增 加。分析选项,C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的着眼点在于董仲舒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 行的改造。由题干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可知,他提出君权神 授的思想,君主代表上天行使权力,要求臣民顺从,改变了孟子劝谏君

3、主不听可以另立新 君的理论。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儒学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士人政府的确立C.“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考点:古代礼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刘邦从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到用最隆重的太 牢大礼祭拜孔子,这个重大的转变只是因为“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礼”有助 于维护他的统治而已。4、斯宾诺莎的法律思

4、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 )2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从这 个角度看与斯宾诺莎的思想有相同之处。只是两者的阶级属性有质的区别,朱熹的体现的 是封建性,而材料作者的观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需要。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

5、;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答案】D 【解析】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 “蒙师相其礼以革习俗。 ” “凡一邑之名迹及先贤陵墓祠宇,其修饰表章,皆学官之事。 ”礼 俗在中国向来是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黄宗羲的这番言论,认为学官应当引而领之,体现 他重视学校,看重士人在百姓生活中的指导作用,因此他认为学校应该具有管理地方风俗 事务的职能,故选 D。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

6、,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注重经验总结 【答案】A 【解析】考点:古代科技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CD 项都是中国古 代科技的特点, B 项明显错误。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 “大量的荒 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 A 项正确。7、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7、 )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市民阶层的扩大 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出现了 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日杂丰富,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随手工业和商业的繁 荣,市民阶层壮大,这一时期产生了长篇白话小说,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8、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

8、难的根本原因是( )3A.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 【答案】C 【解析】考点:洋务运动。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大 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 戚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极其保守,从而导致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 故 C 项正确;AB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9、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

9、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B 【解析】考点:服饰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A、C 两项为无关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所以排 除 A、C 两项。D 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 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了变法维新制度氛围,故答案选择 B 项。10、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10、主张( )A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答案】D 【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20 世纪初” ,故 C 项应排除;根据材 料“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排除 A 项“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而不被 淘汰;依据材料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排除 B 项“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这位思想家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结合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 D 符合题意。所以 应选 D。11、在近代

11、,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B 【解析】考点:十月革命。材料意思是在前期,人们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中国先实现,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社会主义建立与否关键不 在于物质水平的高低。人们认识的这一变化来于十月革命的爆发,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第一 整个社会主义政权。12、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

12、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1912 年 14月 1 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 )A提出“民族平等” “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答案】A 【解析】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中孙中山否定了“排满主义”提出了“民族统一” 、 民族团结的思想。近代民族主义的主张并不是孙中山最早提出

13、的,因此 B 错;材料中并未 涉及民主革命的内容,因此 C 错;D 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是 A。13、下列作品中,体现出毛泽东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是( )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BCD 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A 是在 1949 年春,此时解放战争 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 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作了重要准备,因此选 A.14、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 20 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

14、20 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 20 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C 【解析】考点:南方谈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 1992 年,A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 1982 年中共十二大的 内容,B 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的内容,D 建立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是十一

15、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所以本题选 C。15、 1953 年 1 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 ”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答案】B 【解析】考点:抓住关键词“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 ”说明当 时中国注重技术教育并注重工人的教育,和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一五计划方5针有关,故选择 B 项。16、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 “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